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尔茨海默氏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记忆力进行性下降,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认知、语言及人格方面的异常。其病理改变为老年斑(senile plaque,SP)、神经元纤维缠结(neuronfibrillary tangles,NFT)和皮质、海马等处出现大量的神经元退变。迄今,临床上主要予以胆碱能制剂为主的药物治疗,长期疗效较差。在众多的治疗方法中,脑组织移植曾经受到人们的关注,但由于免疫排斥反应、供体组织长期存活不佳等方面的原因,并未能在该治疗途径取得满意的结果。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是一组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分化潜能的细胞,是细胞移植的理想的供体细胞。在人及成年哺乳动物侧脑室室管膜下区(Subventricular zone,SVZ)和海马齿状回(Dentate gyrus,DG)等处均发现存在有NSCs。目前,对于来源于海马齿状回的神经干细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体外增殖和分化,作为一种来源较特殊的NSCs,有必要对它进行体内存活、分化的研究。而对于AD的治疗来说,将此种来源的NSCs移植到海马区(病变区之一)是一种特异性较强的选择。 本实验选择来源于新生大鼠海马齿状回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到AD模型大鼠双侧海马CA1区,利用Hoechst33258标记技术,观察异体移植的神经干细胞在脑内三个不同时期(移植后2、4、6周)的存活、迁移情况。利用Hoechst33258标记技术和荧光免疫组化技术完成双标检测,观察神经干细胞在宿主体内、不同时期是否分化为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特别是ChAT+神经元和Glu+神经元以及各种细胞的分化比例。同时分组进行行为学测试。共同检验NSCs移植治疗AD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