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酚氧化酶是从真菌到植物乃至哺乳动物体内都广泛存在的一类铜蛋白,它能有效催化多酚类化合物氧化形成相应的醌类物质;ε-聚赖氨酸(ε-PLL)是一种含有伯胺基的多肽化合物。本实验利用了两种多酚氧化酶(漆酶和酪氨酸酶)将ε-聚赖氨酸接枝到蚕丝上,使蚕丝具有一定的抗皱性及抗菌性。首先,采用漆酶对真丝织物进行整理。分别讨论了漆酶酶促反应及接枝反应的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分析,优化出较佳的酶促反应条件及接枝工艺,酶促反应条件为:先将真丝织物超声波预处理30min,用6%(o.w.f)漆酶进行氧化处理,浴比为1∶50,pH为6.09,反应温度55℃,反应时间30min,然后取出热水洗;接枝反应条件为:以20%(o.w.f) ε-PLL进行接枝反应,浴比1∶50, pH7.64,接枝温度80℃,接枝反应时间120min。其次,采用用酪氨酸酶对真丝进行整理。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及模型化合物与酪氨酸酶反应体系中溶解氧浓度变化的测定得出了酪氨酸酶的最佳反应条件,再结合之前讨论的接枝反应的条件得出酪氨酸酶反应的最佳条件,即先将真丝织物超声波预处理30min,酶促反应条件:浴比为1︰50,酶用量为每克织物2000u,pH6.5,温度35℃,反应时间48h;接枝反应条件:ε-PLL用量为20%(o.w.f),浴比为1︰50, pH为7.64,接枝温度为80℃,接枝反应时间120min。通过氨基酸分析、直接翠兰GL染色及冷场发射扫描电镜等测试表明ε-PLL接枝到了真丝织物上,X-射线衍射表明改性发生在真丝无定形区,热分析表明织物的聚集态结构及热稳定性均未发生明显变化,整理后真丝抗皱性能增强,且具有一定的抗菌效果,但透气性及白度都稍有下降,这些降低未对织物的服用性能造成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