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轨列车撞击荷载作用下张弦梁结构动力响应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ss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与铁路运输需求的激增,列车的营运密度和速度都迅速提高;列车脱轨成为火车运行的一大安全隐患,对于铁路客站这类人员密集的大型交通枢纽,一旦列车发生脱轨事故,不仅是结构造成破坏,更有可能危害站内人员的安全,其次生灾害难以想象。通过调查统计,张弦梁雨棚结构所占的比例比较大,为追求站房内通透性,较多站房结构选择将柱子设在站台下,这也给火车脱轨后撞击站台柱留下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并且此类结构一般冗余度较低,抵抗连续性倒塌的能力较弱,因此对张弦梁雨棚结构在脱轨列车撞击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的研究迫在眉睫。本文数值模拟是由LS-DYNA软件进行火车与张弦梁雨棚结构的撞击计算,对张弦梁结构撞击作用下动力响应做了分析,比较了不同边界条件、不同撞击初速度对撞击作用下张弦梁动力响应的影响。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成果如下:1.上部张弦梁结构应力的响应是有一定的滞后时间的,虽然时间间隔很短。并且能量的传递是以最先接触到外荷载的部分为中心向周围传递的,某种程度上类似地震发生时地震波的传递,上部结构在该能量波的作用下做来回的振动,并且由于自身的阻尼作用,振动的幅度会越来越小,最后直至静止;2.列车撞击初速度5.22m/s-11.75m/s范围内为安全范围,上部张弦梁结构不会发生破坏,材料不会屈服,腹杆不会发生失稳;当列车以7.83m/s的速度与不同边界条件站房结构柱发生撞击时,站房结构不会发生破坏。3.虽然在列车80km/h的脱轨初速度撞击下,上部梁没有发生剪切破坏,但不排除列车高速撞击,产生更大剪切应力的可能。为防止梁发生剪切破坏,可以加强梁端部截面抗剪强度。由于绕Y轴弯矩远大于绕Z轴弯矩,为减小梁截面撞击荷载作用下弯曲正应力,可以改变截面尺寸或形状,适当增大截面Y轴惯性矩。4.简支型张弦梁结构连接节点、梁单元、索单元的内力均大于连续型张弦梁。连续型张弦梁结构抵抗撞击荷载性能比简支型强。5.当索内预应力值由500kN损失变为250kN时,结构不会发生破坏,材料仍处于弹性阶段,但结构的最大位移增加了31.7%,最大轴应力增加了13.2%,最大切应力基本不变。
其他文献
由于城市基础建设的高速发展,城市中的更大、更高建筑物与更宽、更深的地下设施不断增多,基坑工程的广度和难度逐步向大且深的方面发展。在最紧密和市政设施多的地方建设城市
密肋复合墙结构是一种新型的建筑结构体系,有着很好的抗震能力及发展前景,它在理论与应用研究方面已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然而,作为一种新型结构体系,由于复杂的受力特性,
现有建筑物的加固改造是建筑工程中新兴的行业之一,建筑结构构件使用了一定的时间,因业主的需要须改变建筑结构的使用功能,或因火灾和地震灾害等使得建筑结构构件不能满足既
方钢管混凝土(CFST)是钢管混凝土结构的一种形式,它和圆钢管混凝土地位等同。方钢管混凝土柱具有较大的抗弯抗剪性能和良好的耗能能力,其规则的外形有利于梁柱的连接,因而具
板肋式锚杆挡墙是岩质边坡工程中应用极为广泛的支护结构形式,但由于岩土工程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如何设计出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支护结构是一项复杂而紧迫的任务。本文首先对
建立盆地的地下三维速度结构模型,无论是在地质学还是在强地面震动的数值模拟计算中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些数据是也是进行地区性地震科学研究的基础。根据国内外对地脉动研究的
传统的抗震设计方法均假定地基为刚性,将自由场地表面反应作为结构的地震动输入。当地基刚度很大而上部结构刚度很小时,这种假定在工程精度范围内是合理的,但当建筑物刚度与
遗传算法是近年来在计算机科学和优化中受到广泛关注的一种模拟生物进化理论的仿生学算法。与常规的优化算法相比,遗传算法具有隐含并行性和全局收敛性两大显著特征,并且具有常
结构优化设计出现迄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特别是在过去的五十年内,无论在理论、算法还是在应用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其中,遗传算法是近年来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和优化领域中
张弦梁结构(Beam String Structure,简称BSS)在我国建筑领域不断得到应用,对其受力机理的研究也已取得一定进展,其中张弦梁结构的静力极限承载力、动力响应等研究热点受到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