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沃尔巴克氏体是广泛分布于节肢动物各组织内的一类胞内共生菌,可通过卵的细胞质垂直传递,能参与调控宿主的生殖活动,如诱导宿主生殖不亲和、孤雌生殖和遗传雄性雌性化等。本试验中的松毛虫赤眼蜂是感染沃尔巴克氏体后由两性生殖变为产雌孤雌生殖的新品系。为了探究这个新品系是否会因为外界不利环境因素(如高温、自然种群与其竞争等)的影响而失去其特殊生殖方式,以及该品系是否适宜贮藏,低温贮藏后受影响程度如何、初步探讨该品系生产并贮藏的适宜条件,展开了本文所述的研究工作。
本论文主要进行了以下4个方面的研究:
1.采用柞蚕卵为寄主,以贮存温度(4℃、7℃和10℃)、贮存虫期(卵、幼虫、预蛹和蛹期)和贮存时间(15d、30d、45d和60d)为参试因子,研究了冷贮对产雌孤雌生殖品系的松毛虫赤眼蜂羽化出蜂率、单卵出蜂数和单卵雌蜂比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因素均可单独或互作显著影响羽化出蜂率和单卵出蜂数,尤以贮存时间的影响最为明显;冷贮不影响赤眼蜂的性比(雌%),始终为100%;在4℃和7℃时,均以幼虫期贮存15d的羽化出蜂率比较高且与对照差异不显著,4℃下幼虫期冷贮15d的单卵出蜂数最高;10℃时,所有虫期下冷贮的羽化率和单卵出蜂数都比较低,不适宜作为长期贮藏的温度;赤眼蜂对4℃反应相对较不敏感,最适宜长期贮存。
2.产雌孤雌生殖品系的松毛虫赤眼蜂于蛹中期和蛹后期经历6h32℃、35℃和38℃高温单次冲击处理,观察对当代羽化出蜂率、单卵出蜂数、单卵雌蜂率和寿命4个指标和处理子代有效繁殖个体、羽化率、单卵出蜂数、单卵雌蜂率4个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蛹中期和蛹后期对高温的反应无显著差异;38℃会对赤眼蜂产生不利影响,表现为羽化出蜂率和单卵出蜂数两指标明显降低;单卵雌蜂率始终为100%:高温冲击对赤眼蜂子代未产生明显影响。由此可知,田间应避免38℃高温时放蜂,于蛹中、后期释放均可。
3.在半自然条件(田间网罩)下研究了产雌孤雌生殖品系和两性生殖品系的松毛虫赤眼蜂对亚洲玉米螟卵的寄生能力。结果表明,二者对亚洲玉米螟卵的寄生率在相同卵块数时无显著差异;产雌孤雌生殖品系对亚洲玉米螟卵的寄生能力在第一天比松毛虫赤眼蜂两性生殖品系具有优势,但优势不明显;两品系对玉米螟卵的寄生率都随卵块数的增加而降低。
4.在不同寄主卵密度、不同接蜂空间和不同接蜂密度条件下单独或混合接用米蛾卵饲养的产雌孤雌生殖品系和两性生殖品系的松毛虫赤眼蜂,比较研究两品系的竞争情况。结果表明,单独接蜂时,两品系对寄主卵的寄生都随寄主卵量增多而减弱,随接蜂空间变化不明显,随蜂密度的增加而降低;两品系各自个体间存在竞争,孤雌产雌品系的个体间竞争小于两性品系个体间的竞争。混合接蜂时,孤雌产雌品系的松毛虫赤眼蜂对子代性比的调控起主导作用;孤雌产雌品系表现出较强的扩散能力;孤雌产雌品系与两性品系之间的竞争可以在蜂大量繁殖时起到调节子代数量的作用;孤雌产雌品系在子代中所占比例在30%~70%浮动,竞争能力并不稳定,但是有很大的竞争潜能,可能孤雌产雌品系作为新品系的出现与两性品系之间的竞争还有待于随时间的延长而相互适应相互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