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联合肝脏分隔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ssociating liver partition and portal vein ligation for staged hepatectomy,ALPPS)治疗肝右叶巨块型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围术期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亚群的变化
【基金项目】
:
项目名称: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优秀医学英才”科研创新能力培养项目,项目合同编号:180327,项目来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项目起止时间:2015.01~2020.1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联合肝脏分隔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ssociating liver partition and portal vein ligation for staged hepatectomy,ALPPS)治疗肝右叶巨块型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围术期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亚群的变化情况,分析TIL亚群在HCC微环境中发挥的作用,从免疫学角度评估ALPPS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期间15例行ALPPS治疗的肝右叶巨块型HCC患者及同期46例行右半肝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理组织标本。使用倾向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对ALPPS组和右半肝切除组的患者进行1:1匹配。应用多色标记免疫荧光染色及多光谱成像技术对两组患者癌与癌旁组织中的TIL进行定量分析,检测的TIL包括CD3+T细胞、CD8+T细胞、CD4+T细胞、Foxp3+Treg细胞、CD20+B细胞、CD56+NK细胞,并且分析这6种TIL亚群与ALPPS-Ⅰ期术后肿瘤坏死情况的关系。同时,监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3、5、7天外周血免疫组分的变化趋势,其中免疫组分包括CD3+T细胞、CD8+T细胞、CD4+T细胞、CD19+B细胞、Treg细胞、NK细胞、白介素-6、补体固有成分(C1q、C3、C4)和免疫球蛋白(Ig A、Ig G、Ig M)。结果匹配的右半肝切除组和ALPPS组(包括Ⅰ期和Ⅱ期)之间的TIL阳性表达率比较,除右半肝切除组癌组织中Treg细胞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P=0.043)外,其余TIL在ALPPS组Ⅰ期和Ⅱ期之间、右半肝切除组和ALPPS组之间或在同一组癌与癌旁组织之间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通过持续测量肿瘤体积和肿瘤坏死体积发现,ALPPS-Ⅰ期术后第7天的肿瘤坏死体积占比显著高于术前(P=0.024)。而肿瘤坏死体积占比在ALPPS-Ⅰ期术前与术后第3天、术后第3天和第7天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ALPPS-Ⅰ期围术期中,高CD8+T细胞浸润组的肿瘤坏死体积占比显著高于低CD8+T细胞浸润组(P=0.048)。术前术后的外周血免疫组分监测中,除了ALPPS-Ⅰ期外周血中的补体固有成分C1q、C3含量明显高于Ⅱ期(C1q:P=0.007,C3:P=0.047)外,右半肝切除组、ALPPS-Ⅰ期与Ⅱ期在术前及术后多个时间点测量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免疫效应分子、IL-6等免疫组分变化趋势相当。结论ALPPS围术期中TIL浸润水平维持着动态平衡,相比于右半肝切除术,ALPPS术式本身并未引起TIL浸润程度降低及外周血免疫组分病理性改变而导致严重的免疫抑制。从免疫学角度出发,ALPPS治疗肝右叶巨块型HCC是安全、可行的。另外,ALPPS围术期高CD8+T细胞浸润与肿瘤坏死增加相关。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研究首次接受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Percutaneous balloon compression,PBC)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后24小时、1月、3月、6月疼痛的治愈率及复发率、术后24小时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术后1月、3月、6月面部感觉和咬肌功能的恢复率,探讨PBC术中不同压迫时长与术后近远期疗效及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9年4月至2019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背景: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胰腺囊性病变的病例诊出率越来越高,而超声内镜声学造影在胰腺囊性病变的诊断中也逐步显露出其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超声内镜声学造影在鉴别不同类型的胰腺囊性病变的价值表现。方法:通过对进行超声内镜声学造影的胰腺囊性病变患者,分析其病灶的囊内病变及囊壁病变在超声内镜声学造影上造影强度、造影模式、造影时相、造影强度-时间变化表现,比较不同类别的胰腺囊性病变区别。结果:自2014
目的:体外制备不同凝龄的富血小板血栓(platelet-rich thrombi,PRT)及富红细胞血栓(erythrocyte-rich thrombi,ERT),应用薄膜水化法制备载尿激酶(urokinase,UK)环状RGD修饰脂质体在体外行溶栓实验,评价载尿激酶环状RGD修饰脂质体的体外溶栓能力。方法:一、应用薄膜水化法制备载尿激酶环状RGD修饰脂质体(简称:载尿激酶c RGD脂质体),在
目的对比分析肝内胆管癌(ICC)患者术前的临床、影像特征及总生存期,并构建影像特征的预后列线图,探讨该模型预测ICC患者总生存期(OS)的能力。材料与方法85例患者依据平衡期强化范围比,将大于2/3的强化区域分为第1组,49例;小于2/3的强化区域分为第2组,36例;比较两组IC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影像特点及强化方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卡方检验比较两组的临床病理特征及CT征象,通过多因素Cox
第一部分内质网应激介导的自噬在草酸钙晶体所致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中的效应及机制研究目的:观察草酸钙(Calcium Oxalate,CaOx)晶体干预肾小管上皮细胞后是否可以激活内质网应激和自噬,探讨内质网应激在细胞-晶体反应中对自噬的调节机制,阐明内质网应激介导的自噬在草酸钙晶体所致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中的调控作用。方法:使用草酸钙晶体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建立细胞-晶体反应体系,采用不同浓度的草酸钙晶体
目的:1、通过建立腰椎骨髓铁过载家兔模型,探讨利用Qdixon和Histo技术定量不同程度铁过载的状态下的骨髓脂肪含量(fat fraction,FF)的准确性。2、比较Qdixon和Histo两种序列定量骨髓脂肪含量有无差异性及相关性。材料和方法:将16只家兔随机分成实验组8只和对照组8只。8只实验组每周于家兔后腿肌肉注射一次右旋糖酐铁(剂量30mg/kg),对照组不注射铁剂。注射铁剂一周后随机
目的:应用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3DPD)检测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妊娠期甲减)中、晚孕期胎盘血管化指数(VI)、血流指数(FI)及血管化血流指数(VFI),探讨妊娠期甲减胎盘血管血流特点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超声检查并且临床诊断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的44例孕妇作为甲减组,选择同期产前超声检查正常且无其他合并症的孕妇36例作为
目的:机体的营养状况和炎症反应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及其长期生存紧密相关。人体血清白蛋白水平的高低不仅能反映机体的营养水平,也能提示存在炎症反应与否。纤维蛋白原除参与人体的凝血反应外,同时是炎症反应的急时相蛋白。本研究通过Meta分析,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治疗前白蛋白与纤维蛋白原的比值(Albumin to Fibrinogen Ratio,AFR)对评估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作用,并回顾性分析152例结直肠癌
目的:在影像学上进行颈椎矢状位平衡与后纵韧带骨化症之间相关性的探讨。方法:收集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颈椎病”的病人,然后从中筛选出合并“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病人,共获取2014年9月-2019年9月诊断为“颈椎病合并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患者共49名,同时随机从“颈椎病”病人中再筛选出无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患者共49名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后纵韧带骨化组和
目的:评价超前使用地佐辛对腹腔镜结直肠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的镇痛效果。方法:50例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择期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地佐辛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地佐辛组患者于手术切皮前15 min静脉注射地佐辛0.1 mg/kg,对照组不给予处理。观察并记录入室(T0)、切皮前(T1)、气腹后10 min(T2)、手术结束(T3)的MAP、HR及血糖,记录患者术中丙泊酚、瑞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