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阶段,也是城镇化的质量提升阶段。在此进程中,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是个重要问题,我国现有资源性城市118座,其中煤炭资源型城市有63座,煤炭资源型城市的顺利转型不仅关乎我国63座城市居民的福祉,也会直接影响到我国新型城镇化的进程。在现有的关于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转型的研究中,大部分只针对特定城市的特定情况来进行分析,并城市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并得出解决办法及对策。而对具有一定相似背景的煤炭资源型城市进行比较的研究较少,尤其是对转型相对较为成功和相对较为缓慢的煤炭资源型城市的比较研究还比较少。本研究通过建立种和多个计量模型,对煤炭资源型城市焦作市和鹤壁市产业转型驱动因素进行了实证,并从不同维度进行了细致地比较,这对揭示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一般性规律和对策工具寻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产业结构转型特征上,该研究发现,焦作市与鹤壁市存在相似性,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相似性在于焦作市与鹤壁市第三产业的发展都比较滞后,都制约了当地产业转型。不同之处主要在于,焦作市期望通过发展旅游业来实现产业转型和城市转型,而鹤壁市希望通过打造全国循环经济试点来实现产业转型和城市转型。在此过程中,焦作市在某种程度上走的是通过实现城市形象转型来带动产业转型,而鹤壁市在某种程度上走的是再工业化或工业体系再造的路子。在产业转型的驱动因素上,该研究发现焦作市与鹤壁市存在较大的差异性。首先,焦作市经济增长对产业转型的影响是显著正向的,而鹤壁市经济增长对产业转型的影响弱负向的。其次,鹤壁市民营经济发展对产业转型的正向效应略好于焦作市民营经济对产业转型的正向效应。第三,固定资产投资和对外开放对焦作市产业转型的影响是弱正向的,而对鹤壁市产业转型的影响是弱负向的。第四,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对焦作市产业转型的影响是弱负向的,而对鹤壁市产业转型的影响是显著正向的。第五,人口集聚性对焦作市产业转型的影响是弱正向的,但对鹤壁市产业转型的影响是弱负向的。因此,该研究认为,煤炭资源型产业转型的驱动因素至少存在如下五个特征:首先,不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投入要素的驱动效应差异较大;其次,产业转型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存在一定程度的复杂性;第三,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增长存在较多的相似性;第四,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驱动因素存在较多差异性;第五,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不一定能同时促进产业转型。最后,该研究根据焦作市与鹤壁市产业转型特征和驱动因素的相似性与差异性,以及相关经济学理论和公共政策工具给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优化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建议。首先,是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的模式选择,给出了产业延伸模式、产业替代模式和产业复合模式三种选择。其次,是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路径选择,主要从主导产业及产业链打造方面给出了选择。第三,是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政策支持,主要根据产业发展的生命周期给出了不同选项。第四,是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保障措施,主要从融资创新、人力资本积累、科技创新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给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