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类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和物联网广泛普及,大量的电子数据集聚,大数据时代到来。大量的数据中蕴含着巨大的价值量,其开放、共享、全时的传播为当代众多行业和领域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就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大数据平台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运行空间,数据思维和全量化研究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范式,有利于提升思想研究的准确性,为完善教育决策提供依据。抓住大数据的机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握大学生生活的第二空间,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人,是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环节。话语权由话语主体、话语内容、话语方式、话语载体等要素构成。大数据形成了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的建构提出了一系列挑战。从话语主体维度来看,网络数据资源的开放性和共享性拓展了大学生的信息和知识渠道,高校教育者的知识和信息权威地位受到撼动,大学生的主体性逐渐强化,改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权力形态,建立教育者与大学生的权力共同体的要求日益深化。抓住大数据的机遇,服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依赖于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工作队伍,然而大数据时代初到,当代大数据科学技术刚刚起步,大数据人才缺乏,大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和融合运用也处于探索阶段,专业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缺乏。在话语内容维度,大数据体量庞大,海量的信息中夹带着复杂的思想意向,通过大学生常态化的网络生活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海量大数据的收集、存储、利用面临着技术上的难题。在话语方式的维度,思想政治教育“灌输”而来的理论话语对极具个性意识,喜欢自由选择的青年大学生不具有吸引力,容易引起大学生的屏蔽;思想政治教育抽象、长篇的学理文字表达,严肃严谨的言语风格不适应网生代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在话语载体的维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实践中显现出不足,表现在面对面的课堂教学、瞬时声音传递覆盖范围有限,教育者媒介使用滞后和教育过程反馈机制的缺乏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大数据行业刚刚兴起,人们的大数据思维和意识的缺乏、大数据技术的不足和数据信息安全的隐患对大数据载体的使用提出了挑战。针对大数据时代建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面临的挑战,可以从培养话语主体、改进话语方式、创新话语内容、优化数据环境四个维度出发具体建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培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的主体,需要建设专业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程;确立大学生的话语主体地位,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权力共同体,壮大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队伍。改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方式,需要将理论灌输与现代教育方式相结合,将文字表达与多种网络语言形式共用,将学理语言与具体通俗化表达相结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吸引力。创新话语内容,需要坚持贯彻主流意识形态、把握时代主题、说与大学生相关的话语,具体建构需要以政策为引领,依靠理论工作者进行完善。优化数据环境,需要以技术手段为支撑,攻克数据收集、存储、集成、分析过程中的难关;以法律手段净化数据环境,完善立法,填补大数据领域的法律空缺,依法规范大数据行为,打击数据泄露等违法行为,确保大数据行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