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敞度对次生林林冠下人工栽植红松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ld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松阔叶混交林是东北东部山区具有地带性特征的顶级群落,目前已经遭到严重破坏,恢复红松阔叶混交林的工作刻不容缓,为了快速高效地将次生林恢复成为近顶级群落的红松阔叶混交林,本文研究了开敞度与次生林林冠下人工栽植红松生长关系,研究了不同地理位置、不同坡向各个开敞度条件下红松生长状况,研究了土壤及上层阔叶树对红松生长发育的影响,旨在找出开敞度与红松的生长关系,以便为进一步合理应用开敞度指标进行次生林林冠下红松与阔叶树关系调控、促进林分尽快恢复为近顶级群落的红松阔叶混交林。本文选取了分别位于张广才岭南麓、西麓、北麓的山河屯、帽儿山、方正为试验地,调查研究了开敞度与红松生长关系,通过对各因子的调查研究,对结果的综合分析,研究表明:(1)坡向对开敞度与红松生长关系有一定影响。山河屯、帽儿山两试验地红松平均胸径在南、西、北坡呈现随着开敞度增大,红松平均胸径依次增大趋势,方正试验地在南、西坡呈现此规律。三试验地中,北坡各个开敞度水平下红松平均胸径直接差异不显著,山河屯、帽儿山试验地的东坡中,在开敞度水平为1.0时,红松平均胸径大于其他开敞度水平,方正试验地东坡巾,在开敝度为2.0时,红松平均胸径达到最大。三试验地红松平均树高在南、西坡上呈现出随着开敞度增大,红松平均树高依次增大的规律,三试验地北坡红松平均树高之间差异不显著,帽儿山试验地红松平均树高整体上高于其他两试验地。(2)开敞度调控后,不同阶段红松树高、胸径生长量变化格局不同。开敞度调整后前5年间,各开敝度下红松生长无显著规律,龄级Ⅰ中,最大红松平均胸径年生长量出现在2007年份开敞度为1.0水平下,并且此年份呈现随着开敞度增大,红松平均胸径年生长量依次减小的规律。龄级Ⅱ中,最大红松平均胸径年生长量出现在2005年份开敞度为1.5水平下,各个处理的红松平均胸径年生长量高于对照组林分。龄级Ⅰ中,最大红松平均树高年生长量出现在2007年份开敝度为2.0水平下,2008年份,树高的年生长量小于其年份,龄级Ⅱ中,最大红松平均树高年生长量出现在2005年份开敞度为1.5水平下。开敝度调整7年后,两个龄级的红松生长都呈现了有序变化,即随着开敞度增大红松平均胸径、树高年生长量也依次增大规律。(3)土壤养分与红松生长呈正相关关系,土壤理化性质影响了林冠下红松生长发育。(4)上层阔叶树影响林下红松生长。帽儿山试验地阔叶树平均树高小于其他两试验地阔叶树树高,方正试验地平均胸径在东坡、西坡、北坡三个坡向上小于其他两试验地,在这些对应林分下,红松生长状况均表现出相应不同。
其他文献
从自然界存在的天然化合物中寻找农药活性化合物,直接利用其原料创制新农药,或从天然产物中寻找先导化合物,对其进行人工合成或修饰合成开发成活性更高的化合物,是近年来新农
本研究选择以昆明市为基础,采用典型调查方法,选择别墅群较为集中的滇池路一带和世博园周围,中西部老家属区以及具有农家乐代表性的松花坝地区的共79个样地进行了整体采样调查。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市公共园林绿地的建设目前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是在建设中过多的强调了其形象功能,在设计上流于形式,而忽略了绿地的真正服务对象——城市大
天山云杉是中亚和亚洲中部山地的特有种,是天山山地最主要的地带性森林植被,在中国仅见于新疆,其主要分布在天山北坡,天山南坡和昆仑山西部北坡也有少量分布。从天山云杉更新
从2005年12月15日至2006年8月26日,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和目标取样法,对云南野生动物园猛兽区的7只圈养孟加拉虎(4雌3雄)的行为进行了观察研究。 非繁殖期白昼,卧息行为是圈养
在掌握林木根际土壤研究动态的基础上,针对沿海木麻黄防护林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本文提出了开展木麻黄根际土壤性质研究的重要意义,并以福建省东山赤山林场为试验点,对不同类型
本研究采用坡面人工径流小区的实验方法,在巢湖南岸散兵镇佛岭林场的针叶林、阔叶林、竹林、未成林地设置径流场,农耕地作对照,在观测区附近设立雨量筒记录降雨量,专人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