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研究目的:子宫颈鳞癌是最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占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半数以上;它严重威胁着妇女的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和生命,针对子宫颈鳞癌的发生机制,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方兴未艾。从蛋白水平研究子宫颈鳞癌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Twist在对果蝇的实验中首次被识别出,它在一系列的生长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初始阶段的中胚层的生成中尤为明显。1996年,Twist基因首次被克隆,位于人类7p21.2位点处,包含两个外显子和一个内含子,编码203个氨基酸,分子质量约28kd。碱性螺旋-环-螺旋家族(basic Helix-Loop-Helix family,bHLH)内包含Twist基因,Twist基因和其他同种或异种的bHLH基因相融合,两个片段组合成DNA结构域,以特殊方式和E-box相结合,这样可以特殊的上调或干扰目标基因的转录过程。E-cadherin(E-钙粘附蛋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粘附分子,是单一的跨膜糖蛋白,维持上皮型。分子间彼此通过胞外免疫球蛋白结构域建立联系,并通过α,β连环蛋白和肌动蛋白细胞骨架连接,进而形成细胞间结合。在大部分恶性肿瘤中都发现缺乏E-cadherin因子的细胞间的相互吸附功能下降或者消失,相互粘和细胞的能力减小,进而使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病灶上分离下来,转移到其他器官上。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胚胎发育、慢性炎性反应以及肿瘤恶化的一个主要阶段,在大部分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阶段中EMT占据着显著地位。其显著特点是使上皮细胞极性消失并获得间质特性,这对癌细胞的浸润转移有重要影响。实验得出,作为bHLH家族的一份子,Twist能够对E-cadherin的合成过程的上游产生影响,对其产生的转录以及结合过程进行干扰,使癌症进一步恶化可能性增大。EMT在胚胎生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可以作为恶性肿瘤细胞发生恶化的起始。在转录阶段,Twist作用于E-box序列起始因子,促使产生EMT过程,导致E-cadherin产生受到干扰。研究发现,Twist是一种新型癌基因,它可以干扰细胞的生理性死亡,这个过程涉及到P53依赖和非依赖通道。Twist-siRNA可促进其功能非常缺乏P53的乳腺癌和黑色素瘤细胞株凋亡,对前列腺癌研究发现Twist数目的减少可以使细胞更易凋亡,这是由于癌细胞自身缺少P53,从而得出Twist可利用P53通道对细胞的程序性死亡进行调节。现在的实验进展说明,Twist表达上调对癌症发生发展以及恶化的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但明确的发生机理仍不清晰。在子宫颈鳞癌中Twist表达上调和下降对癌症的进展及恶化情况的作用仍然没有进一步研究和讨论。根据上述论述,本研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wist、E-cadherin和P53三个相关基因在各组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Twist、E-cadherin和P53的异常表达在子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中的相互关系,并对三个因子之间的表达情况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探讨Twist、E-cadherin和P53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进一步对子宫颈鳞癌的发病机理进行阐述,为子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研究提供科研依据。材料和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病理科2009年12月到2010年4月期间的宫颈组织共150例,其中慢性宫颈炎组织5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50例(CINⅡ级22例,CINⅢ级28例),子宫颈鳞癌5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人慢性宫颈炎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和子宫颈鳞癌组织中Twist、E-cadherin和P53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对数据结果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以α=0.05为检验水准。结果:1.Twist、E-cadherin和P53在不同宫颈组织中表达定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Twist蛋白显示在胞浆阳性染色;E-cadherin蛋白显示在胞膜和(或)胞质阳性染色;P53蛋白显示细胞核阳性染色。2.Twist、E-cadherin和P53在不同宫颈组织中表达强度:Twist和P53蛋白在子宫颈鳞癌中表达强度高于慢性宫颈炎和宫颈上皮内瘤变;E-cadherin蛋白在子宫颈鳞癌中表达强度低于慢性宫颈炎和宫颈上皮内瘤变。3.Twist、E-cadherin和P53在不同宫颈组织中表达率比较:Twist蛋白表达水平在子宫颈鳞癌中高于慢性宫颈炎和宫颈上皮内瘤变,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慢性宫颈炎和宫颈上皮内瘤变组间比较Twist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在子宫颈鳞癌中高于慢性宫颈炎和宫颈上皮内瘤变,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慢性宫颈炎和宫颈上皮内瘤变组间比较E-cadherin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53蛋白从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到子宫颈鳞癌表达水平逐渐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4.Twist、E-cadherin和P53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Twist蛋白表达水平在子宫颈鳞癌不同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和不同病理分化程度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在子宫颈鳞癌不同临床分期和不同病理分化程度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组和阴性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53蛋白表达水平在子宫颈鳞癌不同临床分期和不同病理分化程度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组和阴性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5.在子宫颈鳞癌中Twist蛋白表达与E-cadherin、P53之间的相关性分析:Twist蛋白表达与E-cadherin之间存在负相关性;Twist蛋白表达与P53之间存在正相关性。结论:1.Twist蛋白可能参与子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反映子宫颈鳞癌的恶性程度,并对子宫颈鳞癌的侵袭转移有一定影响。2.E-cadherin蛋白可能成为临床治疗和评估预后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3.P53蛋白在子宫颈鳞癌的发生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4.Twist蛋白可能同时影响P53和E-cadherin,诱发子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转移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