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既是发展机遇期,也是矛盾凸显期。中央和江苏都在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力图突破发展的体制障碍,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公路作为基础性产业和服务性、先导性行业,要在较高平台上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必须努力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必须进一步加快和深化体制改革。
管理体制涉及管理的对象定位、职能定位、规制安排以及组织设计等要素。在管理对象明确(即公路)的前提下,职能定位是关键。因此深化体制改革的出发点或者说是核心,应当是基于管理职能的准确定位。本文系统分析了公路管理及其职能的属性和特点,全面对比了江苏以及省内外、国内外公路管理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情况,理性剖析了政府职能转变、事业单位改革、财政与投资体制改革以及交通综合执法改革等对公路管理体制有重大影响的因素,准确廓清政、事、企之间职能界限、责权关系,为江苏省公路管理部门在新一轮改革中争取有利的前景把握了方向。
基于以上分析,公路管理部门未来可能呈现两种发展趋势:一是向行政管理特征进一步强化的方向发展,公路管理部门的行政地位和权力作用更加突出。二是向公共事业特征进一步强化的方向发展,作为承担重要公共物品生产和服务的公共事业机构而存在。
综合各种因素,本文认为对江苏省公路管理部门而言,“政府职能机关”模式虽有较大理论意义,但在中国不断“简政”的背景下,存在较大的实践障碍;“法定公共机构”模式虽在公路建设任务繁重时期有一定现实意义,但因与行政管理类事业单位的终极改革定位目标相背且需较大的体制调整,故存在法理障碍。因此,较为合理可行的发展定位应当是:近期作为改革后仍需保留的“行政管理类事业单位”存在,并逐步顺应改革趋势向“行政执行机构”的模式推进,进一步强化行政执行职能,分离可以市场化的公共生产和其它非行政性职能,这一选择应当是更符合国情、省情,且更有利于协调好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