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多孔金基钯/铂薄膜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enchang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中,我们以纳米多孔金(NPG)为基底以Cu为中间取代物,采用欠电位沉积(UPD)法结合原位氧化还原置换反应制备原子层级NPG基Pd薄膜(NPG-Pd)。实验发现Cu在NPG上的欠电位沉积对沉积电位和沉积时间两个参数很敏感,电位过正只能生成亚单原子层,过负则到导致块体沉积。通过反复试验最终确定最佳单原子层沉积参数:沉积电位为-0.009 V vsAg/AgC1、沉积时间为240 s。在进行Cu的扫除时,NPG-Pd电极表现出与NPG电极不同的电化学行为。通过比较Cu在NPG-Pd上的扫除电量和在NPG上单元层扫除电量来确定Cu在NPG-Pd上的单原子层沉积电位。经过反复的沉积置换控制了Pd在NPG表面上一层一层的生长,最终制备出一到五层不等的NPG-Pdx(x=1,2,3,4,5)。通过扫描/透射电镜、高分辨电镜、纳米束能谱等分析发现,原子层级厚度的Pd均匀地覆盖在NPG韧带中心和韧带边缘,Pd以外延生长的方式沿着Au表面进行生长。NPG保持原有的双连续通道结构不变,韧带表面光滑无明显的颗粒和凸起。循环伏安测试表明NPG-Pdx随着沉积次数的增加,Pd的还原峰信号逐渐增强。电催化测试表明NPG-Pdx催化剂在碱性环境下对氧还原催化性能优于商用PtC和NPG催化剂,不同层数Pd的氧还原性能也有区别,从半波电位及面积活性来看NPG-Pd1的催化活性最佳。原子层级的覆盖,使Pd原子更充分的暴露在电解质溶液中,极大地提高了Pd的利用率。DFT计算NPG-Pd1的d带中心、O2吸附能和键长的结果表明,Au与Pd的协同作用使02更容易吸附在Pd的表面。初步探索实验还发现NPG-Pd1催化剂具有比商用PtC和NPG催化剂优异的析氧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通过UPD结合原位氧化还原置换反应制备超薄NPG-Pdx薄膜催化剂的工艺可行性,制备出的NPG-Pdx薄膜可以作为燃料电池阴极氧还原催化剂,并且在工业制氢的阳极析氧方面有望成为潜在的催化剂。同时,我们还用同样的方法制备了NPG-Ptx(x=1,2,3,4)。通过扫描/透射电镜、高分辨电镜等分析发现,NPG韧带表面变得粗糙,Pt并没有均匀的覆盖在NPG表面,而是局部区域出现纳米颗粒,且随着沉积次数的增加,颗粒粒径变大,有的变成纳米枝晶,部分NPG的空隙甚至出现阻塞现象。电化学分析表明,NPG-Ptx随着沉积次数的增加,Pt的还原峰电流逐渐增强,氢区面积变大。尽管部分Pt出现团簇现象,但NPG-Ptx催化剂在酸性条件下仍表现出比商用PtC和NPG更优异的氧还原性能,其中NPG-Pt3在半波电位和面积活性方面均表现最佳。析氧性能测试发现NPG-Pt1表现出比NPG更优异的催化性能。
其他文献
数学猜想是数学发现的萌芽,可以开启儿童的智慧之门。而数学解题是培养儿童数学猜想能力的重要载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巧用"类比猜想"、智用"归纳猜想"、善用"审美猜想"、妙用"假设猜
<正>一、漆器与凉山彝族生活关系彝族的先祖是游牧民族,这是漆器在彝族文化中得到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原因。漆器不易破损,防腐耐潮,并且耐一定的酸和碱,经久耐用,很适合游牧
分析了倍捻工序纱线断头形成原因,并得出解决办法,同时就行业中颇具争议的两点问题加以探讨.对发挥引进设备效能、指导实际生产有一定积极意义.
多栋建筑实施联合计量,不仅可以减少热计量总表的投资,而且可以解决没有条件单独设置热计量总表的计量难题。给出了多栋建筑实施联合热计量的判据公式,并得出了建筑物可实现
给出了基于CAN总线和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的车载传感器网络平台的解决方案和软件、硬件的实现。结合汽车轮速传感器,说明了传感器节点的信号处理和数据计算。通过设计CAN
中华民族有着优秀的文化资源,从历史的长河中充分挖掘行政伦理思想的精髓,对于开展行政伦理学科建设以及解决当今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中国古代的行政管
城市数字化、网格化管理是现代基于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对城市管理方式的一种现代化探索和创新。在城市数字化网格管理模式中,多部门通过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网络形成有机
实测了不同型号风机盘管机组的性能参数,结果表明,在3℃/13℃,4℃/12℃和5℃/12℃低温大温差工况下,风机盘管的供冷能力相对于标准工况有所提升;进水温度分别为3,4,5,6,7,8℃
以哈尔滨地区为例,建立了太阳能系统实验台,针对太阳能热利用系统中存在的防冻问题提出了新的防冻运行模式和控制策略。该防冻模式采用集热器内高温液体作为防冻热源向管路提
为求解多产品环境下带顺序相关调整时间(成本)的递阶生产计划问题,提出了一个两层模型。上层的综合生产计划模型求得各产品类在各时段的生产计划,下层的族分解模型则将上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