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金融扶贫法律保障制度研究

来源 :西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b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挥农村金融在扶贫中的作用。自2003年以来,为推动农村金融创新发展,并发挥农村金融在扶贫中的造血作用,我国推进了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等一系列重要改革措施,并出台多项法律文件和扶持政策。现阶段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日益健全,农村金融扶贫能力显著增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为促进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于此同时,农村金融的供需矛盾依然突出。农村金融资源匮乏、农村地区金融资金配置不合理致使农村金融市场的扶贫效率大打折扣。而且由于我国农村金融业的发展长期受到政府的行政指导,尚未能构建有效的市场化结构。现阶段,在2020年全面脱贫的大背景下,国家财政和各级政府对农村金融扶贫工作大力扶持,因而农村金融市场尚能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其扶贫工作也能成绩斐然,但扶贫不仅仅在于短期内的集中脱贫,更在于持续不断的遏制返贫,在世界资源有限的大前提下,贫困人口将会现实性的长期存在,这是无法回避的。因此,扶贫工作的核心应在于持续不断的对贫困人口和潜在的贫困人口提供实质性的帮助。在此要求之下,农村金融扶贫工作就必须要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和自生性,除具有阶段性的国家政策外,还需要构建稳定且系统性的法律保障制度,促进农村金融的市场化运作,以能够应对国家政策的变化。本文除了绪论和结语外,共由以下四个章节构成。第一章:农村金融扶贫概述。首先,对农村金融扶贫的内涵从概念、特征、形式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农村金融扶贫:旨在面向农村扶贫对象提供信贷、保险等金融服务,保障其生产型金融需求,以提高农村贫困群体及农村自我脱贫能力。农村金融扶贫的特征包括精准性、持续性和有效性。金融扶贫采用的是投入有偿资金的方式来开展和落实扶贫工作,在扶贫的基础上也追求利润。扶贫对象可以从金融机构中得到贷款,利用金融杠杆的作用,以“造血”的形式体现了“授之以渔”的理念。我国农村金融扶贫的形式包括小额信贷业务、存款和大额信贷业务,农村保险服务和期货等金融衍生产品。其次,论述了农村金融扶贫的价值,本文从贫困的含义出发,依次论证贫困的含义、扶贫的价值和金融对扶贫的效用。第二章:我国农村金融扶贫法律保障制度的现状梳理。本章主要以农村金融扶贫法律保障制度在实践中所出现的问题为行文导向,在采取纵向实践划分阶段的基础上,将其归纳为农村金融机构的倾斜性法律保护制度、农村金融机构的法律监管机制、农村贫困人口金融权利法律保障制度和农村金融扶贫考核制度。第三章:我国农村金融扶贫法律保障制度的不足。首先,农村金融机构的倾斜性法律保护不足。一是市场准入标准不完善。我国虽然在整体上对农村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呈现出宽松的趋势,但落实到各地方仍旧存在很大问题,部分地方不仅在注册资金上进行加码,还要求农村金融机构的成立必须经过当地政府的担保同意。二是财政和税收扶持存在不足,其主要呈现在覆盖面上。其次是贫困人口的金融权利法律保障不足,包括信贷担保、农村人口金融权利法律保障不足和金融扶贫考核体系不足。第四章:我国农村金融扶贫法律保障制度的完善。首先,建立农村金融机构倾斜保护法律制度,在准入标准上依据各地方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的准入标准,并在结构设置上构建合理的退出机制,并对财税补贴进行完善。在金融机构法律监督机制上,应当合理设置内部监控法律制度和外部监控法律制度,并实现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相结合。在农村人口金融权利实现法律保障机制的完善上,主要是完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农村贫困人口金融权益法律保护机制和农村特殊信用法律体系。在金融扶贫考核体系的完善上,需合理搭配金融考核权利、引入多元考核主体和完善法律制定程序。
其他文献
《自由引导人民》是由十九世纪浪漫主义巨匠德拉克洛瓦所创作的经典作品,也是最为代表革命图式的术作品之一。本文应用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方法探究自由女神的形象语言以及意识形态的表现,该方法的使用可以超越作品本身来阐述,正如贡布里希认为“历史流传下来的是作品,被隐藏起来的则是方案,所以要破解作品的意义就是要重新建立失传的方案”。图像学就是为了重建已经失传的证据,在精神上重新参与和创建的过程。而且,该证据要能
以热氧化剥离法得到的超薄石墨相氮化碳(g-C3N4)纳米片为载体,首次在室温条件下,制备了系列Ag3PO4量子点/g-C3N4纳米片复合光催化剂;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高分辨透射电
随着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乡村振兴政策的实施,农村电商的发展有利于农村突破传统有形市场的地域限制拓展农产品的市场范围,同时可以解决了农业信息畅通以及农产品流通问题。
<正>一、试卷总体评述2018年英语全国卷Ⅱ从整体上来看体现了以下特点:突出双基,突出语境,淡化语法,注重运用,贴近生活,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语言地道。保持了交际化、情景化、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