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标签防碰撞盲源分离算法研究

来源 :广东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netba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其最核心的技术之一,射频识别(RFID)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交通、物流、医疗和工业等各行各业中。伴随着RFID技术的广泛应用,如何保证需要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时的系统工作效率成为了其应用过程中紧迫的问题。因为在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时,将会有更多的标签碰撞和阅读器碰撞发生。传统的标签防碰撞算法无法保证系统有较高的吞吐率,从而使得系统的识别效率很低,不能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因此,为了推动RFID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必须进一步的解决多标签的碰撞问题,以提高系统的吞吐率和识别效率。本论文主要从信号层的角度考虑,开展和完成了RFID标签防碰撞盲源分离算法的研究,并且提出了两种基于盲源分离技术的RFID系统标签防碰撞算法。这两种新算法与传统的相关算法比较,区别就是不从协议层和调制层去解决标签的碰撞问题,而是从信号处理层解决标签的碰撞问题。本文将介绍盲源分离技术的相关原理及其模型,并且阐述一种常用的盲源分离方法,即独立分量分析。两种新算法分别采用帧时隙ALOHA算法和动态帧时隙ALOHA算法的基本原理,在一个时隙内应用独立分量分析方法将混合的标签信号分离,从而成功识别标签。这是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通过仿真结果及其分析可知,采用这两种新的算法时,RFID系统的吞吐率显著高于传统算法,具有更高的识别效率,而且阅读器在一次识别过程中能识别一个以上的标签。因此,采用新算法能够更好的解决RFID系统多标签碰撞问题,为RFID技术更加广泛的应用提供保障。
其他文献
定位是移动机器人自主导航中的基础问题。基于单个传感器的定位算法难以适应各种复杂场景,也无法保证机器人长期稳定的运行。由于不同传感器所适应的工作场景不同,为了保证定
视觉里程计(Visual odometry,VO)是利用单个或多个与运动物体(比如汽车、人、机器人等)相关联的摄像机获取图片信息来估计物体运动信息的装置。可为机器人自主定位、地图创建和导
绳索驱动并联机器人是通过绳索将动平台(或末端执行器)与静平台连接起来的并联机器人,它具有工作空间大、负载质量比高和易于模块化等特点。然而,绳索的单向力特性即只能承受拉力
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以及肢体残障人数的增加,服务于行动不便人士的助行装置成为了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我国作为全球人口大国,对助行装置的需求更为迫切。然而,国内
为缓解和抑制世界范围内各大中型城市面临的日益严峻的交通拥堵难题,各地交通管理者和研究者提出了建立公共交通为导向的交通发展模式,建立快捷、高效的公共交通服务系统,吸引更
SOPC (System On Programmable Chip)即可编程片上逻辑系统,是一种特殊的片上系统,具有可裁剪、升级、扩充等特点。SOPC设计技术采用总线的方式管理和协调着系统中的各类IP模块。论文首先从被控对象永磁同步电机出发,分析了它的数学模型,说明运用矢量控制原理且采用id=0的控制策略,在Matlab/Simlink的环境下进行建模和仿真,仿真的结果表明控制策略可行。FPGA
时滞普遍出现在各种工程系统中,比如生物系统,化学系统和水利系统。时滞经常是系统震动和不稳定的源头。此外,不确定因素在许多实际系统中也不可避免。因此,线性时滞系统的鲁
分布式发电具有广泛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单机接入的成本比较高并且控制有一定难度,这也对更大范围的使用分布式发电技术产生了影响。微网将分布式电源、负载、储能及控制装置结合在一个系统中,形成一个统一自治的、易于控制的小型发配电单元,这就有效地解决了电网和分布式发电技术之间存在的矛盾,促进了分布式发电技术的快速发展。分布式电源直接和电网相连接是不适宜的,需要相匹配的电力电子接口设备提供支持。为了使微网能够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科技不断更新,人们保护个人信息的意识不断增强,国家各部门鉴别公民身份的需求不断增加。由于人的手部尺寸具有唯一性、独特性和不变性的特点,因此逐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图像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如何将海量的图像数据根据图像的内容分成不同的类别是一个比较重要并富有意义的工作,图像分类技术正是在此基础上提出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