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nt7a通过RUNX2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及机制研究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潜在多能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能够分化成骨、脂肪、软骨和肌肉等。了解MSCs成骨分化的过程和分子机制,有望为骨相关疾病提供新的治疗策略。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Wnt信号通路能对MSCs具有调节成骨细胞分化的作用。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Wnt7a基因在MSCs成骨细胞分化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1.人MSCs分离和鉴定取人骨髓组织进行原代培养,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志物CD44、CD90、CD105、CD34、CD45,并检测 Ki67 的表达。2.体外诱导分化和Wnt7a的表达成骨诱导分化后,用茜素红对细胞染色,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成骨分化标志物(OCN、OPN)mRNA。用成脂诱导分化后,用油红染色对细胞染色,检测成脂肪分化标志物(PPARγ、LPL)mRNA。检测上述诱导分化后细胞的Wnt7a mRNA转录和蛋白表达情况。3.慢病毒体系沉默和过表达Wnt7a基因构建慢病毒沉默和过表达Wnt7a基因转染体系,分别进行成骨分化诱导。检测上述骨分化标志物以及RUNX2和OSX的转录和表达4.Wnt7a通过表达RUNX2调控MSCs骨分化诱导各组细胞成骨分化后,用荧光素酶检测RUNX2基因上游TCF1结合位点活性,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实验RUNX2和TCF1与Promoter的结合情况。研究结果1.人MSCs的分离和鉴定分离培养细胞与MSCs体形态相似,CD44表达率为98.34%,CD90为99.14%,CD105为99.97%,CD34和CD45分别为1.05%和0.08%,大部分细胞带有Ki67。2.人MSCs体外分化和Wnt7a的表达成骨分化后,有大量钙性沉积生成,OCN、OPN、Wnt7amRNA转录显著升高,Wnt7a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成脂分化后,有大量脂肪生成,PPARGγ和LPL的mRNA显著升高,Wnt7a mRNA转录和蛋白表达显著下降。3.沉默和过表达Wnt7a基因对MSCs的影响对Wnt7a基因沉默后,Wnt7amRNA转录和蛋白表达显著下降。诱导成骨分化后,没有钙性结节生成,OCN、OPN、Wnt7a、RUNX2 mRNA转录和蛋白表达显著下降,OSX转录和表达下降不显著。对Wnt7a基因过表达后,Wnt7amRNA转录和蛋白表达显著升高。诱导成骨分化后,大量钙性结节生成,OCN、OPN、Wnt7a、RUNX2mRNA转录和蛋白表达显著升高,OSX转录和表达下降不显著。4.Wnt7a通过表达RUNX2调节MSCs骨分化沉默Wnt7a后,Wnt7a启动子的TCF1编码区与转录因子结合的活性以及结合的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过表达Wnt7a基因后,其活性和蛋白远远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论1.能运用组织块消化法对人MSCs进行体外分离培养并能传代培养。在诱导成骨分化后,Wnt7a基因的转录和表达大量升高,成脂分化后,则相反。2.沉默的Wnt7a基因会导致成骨分化受阻,而过表达Wnt7a基因会促进成骨分化,说明Wnt7a参与人MSCs成骨分化。3.Wnt7a基因通过活化RUNX2基因及其启动子上游TCF1发挥促进人MSCs成骨分化的作用。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数据统计,2020年全球新发肝癌病例数为91万例,因肝癌死亡病例数为63万例,目前肝癌属于全球发病第六位、死亡原因第三位的恶性肿瘤。且肝癌病人的整体5年生存率不足18%,主要是临床上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主要聚焦于形态学诊断,缺乏从分子、细胞层面对早期肝癌进行精准诊治的技术手段。随着分子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光声成像应运而生。因其涵盖了声学成像的高穿透深度及光学成
单细胞测序是在单个细胞水平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的方法,其中单细胞转录组测序(scRNA-seq)应用最广泛,结合单细胞T/B抗原受体V(D)J测序可揭示复杂细胞群体的异质性。原发性干燥综合(pSS)是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之一,发病机制包括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异常。近几年scRNA-seq已应于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在pSS中的应用却很少。本研究通过对5例pSS患者和5例健康对照组(HC)外周血单个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是一种先进的分子成像技术,能监测人或动物体内放射性示踪剂的空间分布。从示踪剂注入的时刻开始,动态PET扫描通常产生连续的多个时间帧,从几秒到几分钟不等。利用重建的动态活度图像,可以进行体素或感兴趣区域水平的示踪剂动力学建模,从而获得重要的生理或生化参数。然而,准确的示踪剂动力学建模要求非常短的时间帧,这导致每帧的
背景:癫痫是脑内神经元反复突发异常放电所致的慢性脑部疾病。吲哚胺2,3-双加氧酶1(IDO1)是色氨酸(TRP)转化为犬尿氨酸(KYN)过程中第一步的限速酶。IDO1通过调控色氨酸代谢,影响相关代谢产物的生成,调节神经元的兴奋性,介导免疫及氧化应激反应。大量的研究表明IDO1参与许多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但是IDO1在癫痫中的作用尚不清楚。中医药治疗癫痫历史悠久,尤其是对难治性癫痫的疗效显著,
目的:在对新生儿早期脑电图(EEG)特点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观察指标并对早产儿、脑损伤高危足月儿的早期脑电图进行定量、定性分析,以此评估新生儿早期EEG对神经发育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搜集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新生儿监护室(NICU)住院的且诊断为早产儿及脑损伤高危足月儿的新生儿。早产儿采集生后第1天和第7天的连续动态视频脑电图(cEEG),围产期窒息缺氧史的足月儿采集生后第3-7天的cEEG;
干细胞修复受损组织在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领域受到广泛的关注与研究。人牙髓干细胞(hDPSCs)来源于神经嵴细胞迁移分化的外胚层,具备快速增殖、自我更新和特定条件下分化的能力。LIM矿化蛋白1(LMP-1)是与骨发育相关的因子,在牙本质和骨组织的构建和矿化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课题拟将LMP-1慢病毒载体转染hDPSCs,探索其对细胞定向分化的影响及潜在的调控机制。生物材料是组织工程必不或缺的要素
研究背景和目的:目前尚不清楚常规检查炎症标志物对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因此,我们进行了一项多中心、前瞻性、观察性研究,以评估炎症标志物在预测普通重症监护病房人群死亡率方面的作用。同时评估降钙素原等炎性标志物在预测ICU早期感染方面的价值。研究方法:收集从2018年9月1日至2019年8月1日在四个综合ICU患者入院时的临床和实验室数据,如
前少突胶质细胞(Preoligodendrocytes,Pre-OLs)是中枢神经系统髓鞘形成的重要细胞来源。早产儿由于脑组织缺血缺氧常常导致脑白质中Pre-OLs的破坏,从而导致髓鞘形成障碍,影响神经系统发育,因此及时修复受损的髓鞘,恢复髓鞘再生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目前治疗脱髓鞘疾病的主要方式仍然是内科用药治疗,但效果不佳,而日益成熟的细胞移植治疗有望成为脱髓鞘疾病患者的福音。在人体中,
学位
目的和意义:骨肉瘤(osteosarcoma,OS)是儿童和青少年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靶点和诊断标志物,限制了该疾病的临床诊疗及预后。GRP78是一种由热休克蛋白家族A(Hsp70)成员5(HSPA5)编码的应激伴侣葡萄糖调节蛋白,在OS中被认为是一个关键的诊断和预后生物标志物。本课题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OS基因表达谱芯片进行分析,筛选OS预后基因和通路并加以分析,从分子水平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