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快速增长、地区与地区联系更紧密的今天,金融合作似乎已成了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外有欧盟的成功的先例,内有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区的繁荣,京津冀地区金融的一体化也被重视了起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设想虽然早就提出了,但直到2015年才正式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其中金融是一大重点。长期以来,京津冀金融一体化的进程缓慢,地区间的金融水平和资源不平衡导致三省市一直以来竞争大于合作,此举不利于金融资源在该地区流动和优化配置,又进一步导致了京津冀协同发展停滞不前。经济的增长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因此,加强首都经济圈的金融合作可以说迫在眉睫。而介于银行仍在我国经济体系中处于超然地位,众多的企业资金支持和信贷都来源于银行;因此,可以说从银行的经营情况中看出经济发展的状况毫不夸张。银行系统间相互协调、业务合作,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支持同时也促进了经济增长。因此,研究银行业务合作对京津冀金融一体化发展来说非常必要。本论文首先解释了为达成京津冀金融一体化以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目的而进行银行业务协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接着试图从银行角度来分析三地的状况,根据分析京津冀三省市银行业规模、存贷款余额和构成以及各类银行的中间业务量,得出结论三地目前银行规模、存贷项目的利用差距较大,战略定位、监管、合作意识不强等原因导致了其金融合作不能顺利进行,并且提出了建立分层次金融、合理分工、为协作创造更完善的金融环境、强化区域间合作等建议。而本文的局限性在于数据不足。银行方面的数据并不多,按地区分的更少,所以对细分项目的分析做不到很精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