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流动人口空间格局演变研究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han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社会历史的不断变化发展过程中,人口流动不仅是一种自然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长期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以及户籍制度的逐渐松动,我国流动人口开始急剧增长,这股浪潮不仅波及东南沿海经济发达省份以及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大城市,而且也包括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西北等地区。兰州市作为西北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人口流动日益频繁,以其为例进行研究,对认识西北乃至全国城市的流动人口空间演变规律有良好的“橱窗效应”。由此出发,本文基于2000年和2010年兰州市人口普查分街道数据,采用空间关联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结合ArcGIS10.0和SPSS等软件对兰州市流动人口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影响因素、社会效应及其应对策略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兰州市人口的流动性日益增强,尤其是流出人口,其增长速度不仅快而且超过了总人口的增长速度。其中七里河区的流动性较弱,而城关、西固和安宁三区旗鼓相当,各区流动人口的增长速度与总人口的增长速度相呼应。各街区的流出人口和流入人口与其总人口的变动基本一致,即流出人口多,流入人口少的街区,其总人口增长速度慢,反之亦然。(2)市区净流动人口规模相对较大且增长趋势明显,分区数量相差悬殊,街区差距进一步扩大;密度变动差异显著,东密西疏的空间格局被打破,出现“低—高—低”的圈层结构;集聚重心由东向西、由南往北移动,“碎片化”格局显现;社会结构由“相对隔离”向“相对融合”演变,且城关区融合速度最快,七里河区最慢;空间关联较明显,集聚现象逐渐减弱,空间形态不断向均衡型发展。(3)从人口、经济和社会三个角度分析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两个时间断面上均存在差异,且趋于多样化和复杂化。其中就业水平、经济基础和城市化水平对人口的流入具有促进作用,人口因素具有抑制作用,而生活水平的影响不明显。(4)流动人口的社会效应表现在正反两方面,即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同时,针对负面效应提出4个方面的应对策略,分别是创新管理体制,加强社会保障;调整产业布局,健全市场机制;提高人口素质,构建文明城市;优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
其他文献
旅游业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地位、经济作用逐步增强,对地区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2009
学位
开放式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不同的学习能力、不同的文化背景等,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数学课堂的学习效率。下面就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实施开放式教学。  一、 开放教学目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  开放式教学的目标是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的开放、学生与课堂教学内容间的相互开放、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活动的开放等。进行数学开放式教学的目的是指在课堂中以学
本文基于东北三省地区的1961-2013年水平分辨率为0.5°×0.5°的中国降水、气温格点数据值,利用气候倾向率、线性趋势以及5年滑动平均分析了东北三省近53a来年均气温与年降水
近年来,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学校的教学设备不断完善,信息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教学中。在语文教学中,多媒体发挥出独特的优势,网络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的丰富资源,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媒介。多媒体以其声、光、色、影结合的独特优势,弥补了传统语文课堂只能从字里行间去揣度形象的枯燥单一的教学形式。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将信息技术和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整合。  一、模拟动态画面,取得身临其境的效果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