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本管理是我国上市公司长期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战略选择的重要层面。近年来,受外部经济环境波动的影响,我国市场盈利空间逐渐减小,在产业升级和转型的要求下,成本管理越来越成为我国上市公司长期发展的必然要求。传统的成本性态模型假设认为,成本费用随业务量的增减同幅度增减,即传统成本性态理论中成本与业务量之间属于相互依存且完全对称的关系。Anderson等人提出了费用粘性的概念,业务量上升时费用增加的幅度相比于业务量下降时费用减少的幅度要大,这一理论打破了传统成本性态理论的局限。随后,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对此进一步展开研究。本文选取2013年到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996个数据。在国内外有关费用粘性研究的基础之上,结合委托代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以及有关内审规模,经理人自利动机的相关理论,对内审规模、经理人自利动机与费用粘性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我国上市公司存在费用粘性;经理人自利动机与费用粘性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经理人自利动机越高,上市公司的费用粘性越强;内审规模会调节经理人自利动机与费用粘性所呈现的正相关关系。本文从行为经济学视角出发,探讨经理人自利动机对费用粘性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了内审规模对经理人自利动机和费用粘性关系的调节作用。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企业提出了如下建议:第一,企业应建立健全的经理人报酬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第二,企业应重视内审规模。同时,政府应该加大力度完善内部审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