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北地区降水的长期变化特征及其可能影响因子研究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wugai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西北地区131个测站1961到2000年逐日降水资料,对中国西北地区降水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全面分析,诊断研究了我国西北地区极端降水和极端干期的概率分布特征以及影响西北地区雨季降水的大气环流及海温的分布型。结果表明: (1)西北地区年降水量自西北向东南迅速增加,多雨地区年降水量的相对变率较小,干燥地区年降水量的相对变率较大,近40年年降水趋势总体上呈东西部反向变化。西北区西部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西北区东部年降水40年来呈下降趋势。用REOF法可将西北地区年降水的异常型划分为高原东北区,北疆区,青海东部区,西北东部区,南疆区,河西走廊区6个关键地区。对EOF的第一主分量的时间系数序列和REOF的对应于6个分区的时间系数序列进行周期分析发现西北大部分地区年降水的3年周期变化仍占主导地位,其次为6-8年周期振荡。 (2)西北地区区域平均降水的年内分配情况为:夏季最多,春季和秋季降水基本相当,冬季最少。月降水量7月最多,且呈准“正态分布”。分析全年逐句降水量,发现多雨期在5月上旬到10月上旬,而雨季在7月上旬到9月上旬。对各气候异常区来说,北疆区明显不同于其它区域,降水的月、季分配较为均匀,相对而言春季降水最多,其次为夏、秋、冬季,北疆区、南疆区和河西走廊区无雨季,其它各区雨季基本在7月上旬-9月中旬。 (3)近40年各分区降水年内季节分配变化的主要特点:北疆区40年来各季降水线性变化趋势均为正,其它各区秋季降水存在明显的下降趋势。此外各区春季降水均有34年的周期变化。 (4)用Gumbel分布拟合西北地区极端降水,发现西北地区重现期为50年的极端降水空间分布特征与年降水的分布特征十分相似。当降水总量增加时,极端降水也有不同程度增大,概率密度图表现为极端降水右侧概率密度增大,大量级极端降水的再现期缩短。当降水总量减少时,左侧概率呈非线性增加,而右侧概率非线性减少,大量级极端降水的再现期延长。 (5)西北地区近40年平均极端干期的空间分布与年降水的分布基本相反,但极端干期最短的地方并不是降水量最大的陕南地区,而在海拔较高的青海南部以及甘肃甘南高原。极端干期与5-9月降水总量呈负相关。当降水总量增加时,各代表站平均极端干期相应缩短,概率密度图表现为极端干期右侧概率密度减小,左侧概率密度增加,极端干期的再现期延长。当降水总量减少时,则相反。 (6)西北地区地形复杂,同样的环流系统对不同地域雨季降水有不同的影响:西北地区雨季降水与同期7-8月、前期3-5月、12-2月太平洋海温场存在较好的耦合关系。
其他文献
<正>《明胶科学与技术》是中国日用化工协会明胶分会(明胶协会)的会刊,是全国动物胶行业的生产厂及科研应用机关单位广大工人、干部、科技人员理论研究与学术争鸣的园地是三
瓦解敌军是八路军政治工作三大基本原则之一,以敌伪军工作为代表的中共政治工作对中共能够在敌后坚持抵抗,进而打赢抗日战争无疑具有重大意义。在敌强我弱的战略总态势下,单纯依靠军事斗争已不能达到中共在敌后保存发展自身,坚持抗战的目的。重视敌工战线的配合作用则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到了冀鲁豫根据地最困难时期,根据地形势异常严峻,为挽救危局,中共适时地转变思想和斗争策略,全力以赴进行以敌伪军工作为代表的政治工作
目的:观察奥曲肽(octreotide)降低肝动脉栓塞(HAE)促进肿瘤新生血管生长的作用以及能否加强它的抑瘤作用。方法:采用大鼠肝内种植Walker256 瘤株制作肝癌模型。分为对照组、o
2—甲氧雌二醇(2-Methoxyestradiol,简称2-ME)是雌激素的生理性代谢产物,近年来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希望的抗肿瘤新药,研究表明,2-ME可以诱导一系列尤文氏肉瘤来源的细胞系如EW7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VEGF-C、VEGFR-3的表达与胃癌淋巴转移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4例胃癌组织及15例正常胃组织中VEGF-C及其受体VEGFR-3的表达。 结果 5
目的:评价头颅MRI指导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超时间窗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的合适时机,同时分析影响结局的预测因素,为进一步的临床
拉曼光谱检测技术是一种很重要的检测物质成分的手段,拉曼特征光谱可以很好地反映分子结构,从而分辨出物质成分。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绿色生态、健康环保
研究背景与目的:自行车的蹬踏是一种双侧对称周期性的闭链式的圆周性运动,其前进推动力来自于运动员的踏板力大小和蹬踏频率的高低。该运动特点使得人体下肢主要肌肉的活动和
代谢是近年来癌症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大量代谢标志物开始被文献报道。因此,构建一个癌症代谢标志物的综合数据库,有利于从系统生物学层面研究癌症的代谢特征,寻找癌症预防和管理的新方法。本论文首先构建一个癌症代谢标志物数据库CMBD(A Database of Metabolic Biomarkers for human Cancers,http://www.sysbio.org.cn/CMBD/)。我们
论述了一氧化碳(CO)检测的基本原理与方法、CO传感器的分类、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红外吸收原理检测CO浓度是CO传感器热点研究问题,展望了CO检测仪未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