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是承载和延续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重要载体,是传播和普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重要途径,是人类发展历史的不同时境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场的重要保证。哲学教科书范式的出场,顺应了时代的发展,针对教科书范式的研究也为学界提供了与时俱进的研究领域。因此,将哲学教科书作为一种研究范式既与哲学前沿研究相接轨,也同时代发展相契合。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诞生于苏联,成为当时我国哲学教科书的直接借鉴来源,但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加上当时中国“左”的思想禁锢,使得中国哲学教科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理解僵化和教条化。具体表现在:历史性与原理化的矛盾;相对与绝对的矛盾;个体理解和普遍认同的矛盾,为了弥补历史上的认知不足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正本清源”,创新我国哲学教科书范式刻不容缓,必须要在时代精神的指引下,重写新的时代精神;重塑新的教科书体系;重建哲学学科体系,以哲学教科书与时俱进的逻辑矛盾及其解决,追求相对中的绝对方面去理解,找到一条适合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