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杀虫剂混用的主要目的是兼治多种害虫,提高防治效果以及延缓害虫抗性的发展等。作为害虫抗性治理的措施之一,这种用药方式很早就已被提出并得到积极地倡导。对混剂的研究主要以理论模型为工具,通过设定一定的条件进行模拟,认为具有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虫剂混用后可能延缓害虫抗性的发展。但在实际应用中,很难满足理论模型所假设的条件。目前,对混剂的研究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仍存在争议,焦点在于混剂能否延缓害虫抗性的发展?是否会导致害虫产生多种抗性?本文以使用最多的拟除虫菊酯+有机磷混剂为研究对象,以棉铃虫为实验材料,在国际合作项目(编号:CFC/ICAC-14)《小规模棉花种植中棉铃虫的可持续控制》的资助下,对棉铃虫对拟除虫菊酯+有机磷混剂的抗性演化和抗性机理等方面开展了相关研究,取得了如下进展: 一、棉铃虫对拟除虫菊酯+有机磷混剂的抗性演化及交互抗性研究 分别用氰戊菊酯+辛硫磷混剂(有效成分1:10,此后简称氰辛混剂)和氰戊菊酯+久效磷混剂(有效成分1:50,此后简称氰久混剂)对棉铃虫YS室内品系进行16代的抗性选育,获得棉铃虫对氰辛混剂的抗性品系(YS-FP)和对氰久混剂的抗性品系(YS-FM)。与YS品系相比,YS-FP对氰辛混剂的抗性达到了14.7倍,对单剂氰戊菊酯和辛硫磷的抗性分别上升了2170倍和3.1倍;YS-FM对氰久混剂的抗性达到了12.1倍,对单剂氰戊菊酯和久效磷的抗性分别上升了354倍和8.6倍。由此可见,经过混剂筛选后,尽管棉铃虫YS-FP和YS-FM抗性品系对混剂本身的抗性发展速度不快,但对其中的单剂氰戊菊酯抗性发展的速度非常快。 随着筛选的进行,氰戊菊酯和辛硫磷之间的共毒系数在F2代出现短暂的增加,然后逐渐降低,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由增效变为相加,最后变为拮抗;氰戊菊酯和久效磷之间的相互作用基本维持在拮抗状态。这说明,随着混剂的连续使用,氰戊菊酯和有机磷(辛硫磷或久效磷)之间的共毒系数会逐渐降低;即使象氰辛混剂这样一开始表现为增效作用的混剂,连续使用,也会失去其原有的增效作用,甚至产生拮抗作用。 交互抗性生测结果表明,棉铃虫YS-FP和YS-FM抗性品系在对氰戊菊酯产生极高抗性、对辛硫磷和久效磷产生低水平抗性的同时,对顺式氰戊菊酯、氯氰菊酯、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