铬冶炼新工艺及其理论研究

被引量 : 11次 | 上传用户:zhl27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铬及其化合物在金属材料、化工、耐火材料及日常生活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从铬矿中提取金属铬的方法有电解法和金属热还原法。在金属热还原法生产金属铬过程中,由于还原剂铝粉价格高,使金属铬的生产成本高,且热还原法产出的金属铬质量不如电解法生产得到的金属铬。在电解法生产过程中,现有的生产工艺不仅过程复杂,而且能耗及成本都很高。针对现有的金属铬生产工艺的不足,本文通过实验研究新的工艺生产金属铬,对工艺过程进行理论探讨,并用量子化学的从头计算和分子动力学计算机模拟计算等现代物理化学研究方法对相关过程和微观分子结构及性质进行研究。通过实验研究和理论计算,获得了最佳工艺参数和完整的新的工艺流程,为实现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铬及其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金属铬提取现状进行了综合评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铬精矿经焙烧、溶出、还原、电解获得高品质的金属铬的新的工艺流程。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对铬精矿焙烧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了添加剂的白云石和苏打配入量对焙烧过程的影响,实验获得了焙烧时间和焙烧温度对焙烧过程的影响,并对焙烧过程进行了分析。在铬精矿的焙烧过程中,配入适量的白云石和苏打,可有效降低焙烧物料的熔点和增加焙烧产物的溶出率;增加焙烧时间,升高焙烧温度,可提高焙砂的浸出率。但焙烧时间过长,既消耗能量,又降低设备利用率。当焙烧温度升高到一定值时,焙砂溶出率变化不大。因此,在铬精矿焙烧过程,合适的焙烧条件为:白云石配入量为理论量的1.0~1.4倍,苏打的配入量为理论量的1.05~1.15倍,焙烧温度1050~1150℃,烧时间30~60min。对铬矿焙烧得到的铬焙砂进行了浸出实验研究,在一段浸出试验中,研究了焙砂粒度、浸出温度、浸出液固比和浸出时间对铬酸钠浸出率的影响,获得了最佳的相关工艺参数。通过浸出过程的动力学分析,获得了浸出过程的动力学方程。在铬焙砂的浸出过程中,铬焙砂粒度对铬浸出率的影响较小,随着浸出温度的升高和浸出时间的增加,铬的浸出率增大,但浸出时间增加到一定值后,浸出率增大不明显。随着浸出时液固比的增大,铬的浸出率增加。实验结果表明,焙砂一段浸出时,焙砂粒度-40目,浸出液固比为1.5~2.0,浸出温度为80~100℃,浸出时间为120~150min可达到最佳的浸出效果。研究了铬酸钠浸出液的净化过程和净化机理,考察了净化温度和时间对不同铬酸钠浸出浓度时的净化效果,获得了最佳的净化温度、净化时间和铬酸钠浓度。结果表明,随着净化温度的升高,净化时间的增加,浸出液中脱除铝的效率增加,但温度升高到一定值后随着温度进一步升高,脱铝增加不明显。且温度升高,增加了能量消耗。而时间的增加会降低设备的利用率,增加能耗。随着铬酸钠浓度的增加,铝的脱除率降低,但铬酸钠浓度降低,容易产生氢氧化铬胶体,会影响后续的还原过程。较好的净化工艺参数是净化温度80℃,净化时间120~150min,铬酸钠浓度为200~300g/l。在铬酸钠还原实验研究中,采用硫磺和硫化钠混合还原剂交替使用,达到了较好的还原效果。实验考察了还原剂用量和添加方式对还原过程的影响,研究分析了氢氧化钠浓度、还原温度、还原时间和铬酸钠浓度对还原过程的影响,获得了最优的技术经济指标。单独用硫磺或硫化钠作还原剂,不仅还原反应慢,而且还原产物会产生氢氧化钠胶体状,影响还原过程。采用硫磺和硫化钠混合还原剂,能达到较好的还原效果。研究表明,采用适当的氢氧化钠浓度可加快还原反应的进行,改善产物的过滤性能,故铬酸钠浓度在200~300g/L为宜。提高还原温度和铬酸钠溶液浓度,增加还原反应时间,可显著增加还原效率。但温度过高、还原时间过长都会使能量消耗增大,故还原温度为80℃左右,还原时间为180~240min。增大铬酸钠浓度,会使还原后溶液的过滤困难。合适的初始NaOH浓度为10~15g/L。对铬铵矾电解生产铬的电解过程和机理进行了分析。实验研究了不同电流密度下的电流效率和电解能量消耗。实验还考察了不同电解温度和电解液pH值对电解过程的影响。通过实验研究表明,铬在阴极上发生电化学反应生成金属铬,而少量杂质也会在阴极上还原,但不影响电解过程,而是消耗电能。经实验研究得到在电解过程中的主要参数为:电解温度为50~60℃、电解液pH=2.5~3.0、电流密度600~800A/m2。增加电解温度和电解液的pH能提高电解过程的电流效率。而过高的温度使电流效率增加不显著,且过高的温度使电解能耗增大。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加,电解的电流效率增大。当电流密度增加到一定值后,电流效率不再增大,而此时能耗却迅速增大。量子化学计算是研究分子结构的重要手段。本文用量子化学的从头计算方法计算研究了相关铬分子的结构和性质。详细论述了从头计算法在物理模型上的三个基本近似,设计了相关的计算模型。利用Gaussian 98从头算软件,计算了CrO42-和Cr2O3分子的几何结构。前线轨道能量以及这些分子的前线轨道电子密度。计算结果表明,CrO42-分子的HOMO主要由O原子的原子轨道组成,并且O原子在HOMO中的电子密度占绝对优势,从而使得CrO42-在作为电子给予配体与空轨受体分子作用时将主要表现出O的性质。与此类似,Cr2O3在作为电子给予配体与空轨受体分子作用时也将表现出O的性质。CrO42-分子的εHOMO,比Cr2O3分子的高较多,这表明填充在CrO42-分子的HOMO中的电子将具有更大的流动性,因而使得CrO42-将表现出更好的配位性。利用计算结果进行的CrO42-和Cr2O3的反应性判断分析结果表明,Cr2O3容易与Na2CO3作用,CrO42-容易与S和Na2S起作用,而与S的作用更强些。利用分子动力学(MD)计算机模拟,采用适当的势函数形式,计算分析了铬酸钠溶液中各粒子的径向分布函数和配位数,研究了Cr-O-Cr的键角分布和铬氧四面体分布。偏径向分布函数和配位数计算结果表明,氧原子主要与氧原子和铬原子配位,随着钠离子浓度增加,Na-Na配位数增加,而Na与Cr、Cr与Cr、O与O的配位减小。铬氧四面体结构在溶液中有较好的稳定性。均方位移和速度自相关函数计算结果表明,溶液中各类粒子的自扩散系数随钠离子浓度增加而增加。这是因为随钠离子浓度增加,钠离子与铬离子争夺配位氧加剧,导致铬氧四面体网络受到破坏。计算结果还表明,溶液中钠离子是电解过程中电流的主要迁移者,而铬氧集团的移动对电流传递也起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创新点为:1)获得了从铬铵矾电解制取金属铬的新的工艺流程:2)通过实验研究获得了焙烧、浸出、还原和电解的最佳工艺技术参数,对焙烧过程进行了机理分析,对浸出和还原过程进行了动力学研究,得到了相应的动力学模型。3)用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方法研究计算了相关铬分子的分子结构,并利用反应性判据,对焙烧和还原过程进行了研究分析。4)用分子动力学计算机模拟研究计算了铬酸钠溶液的性质和结构,利用计算结果研究分析了电解过程。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确认、计量、核算和报告的论述,试图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从安吉白茶的栽培种植历史、栽培技术措施、生化品质和返白机理四个方面对安吉白茶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提出了安吉白茶的发展现状和思路,为发展和引种安吉白茶提供理论参考。
话轮把持是日常对话非常普遍的一种现象,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对其进行各种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这些研究存在各自的局限性。本文主要收集了中央电视台著名访谈节目“实
八十年代中期开始,体育彩票登上了我国彩票业发展的历史舞台并逐步走上了规范成熟的发展道路。二十多年以来,在政府的管理和引导下,体育彩票显示出了强大筹资功能和对体育事
为了分析螺旋桨滑流引起无人飞机水平尾翼气体流动的变化规律,对比了有、无螺旋桨滑流作用下的数值结果.结果表明:在螺旋桨滑流作用下,气流绕过机翼后形成更强的旋流且呈现更
在我国的工业经济中,机械设备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本文从挖掘机液压系统的能耗分析、新型液压系统及工作原理以及液压挖掘机动臂液压系统的节能技术等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并通
物流量量纲的统一标准化是物流量研究的基础,影响到物流规划实施的准确性。针对目前物流量统计量纲没有统一标准的问题,提出了物流标准当量这一物流量单位,统一了物流量统计
本文阐述了铅烟化炉氧化锌烟尘脱氟、氯的焙烧实验过程。实验采用选择性氯化焙烧方法。实验结果表明,选择性氯化焙烧的炉料没有出现教化和结块现象,这是因为炉料中含铅化合物挥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直罗组-安定组受后期强烈而不均匀的剥蚀影响,盆地残留地层及东部的同期地层或剥蚀殆尽,或残缺不全。总体表现为西厚东薄,南厚北薄。在大量露头和钻测井资料
由阅读对话与教学对话两个部分组成的阅读教学对话,是对话的时代精神在教育领域的回应。由于研究的切入点不同,对“对话”意义的理解也不相同。目前语文教育界主要从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