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控释膜控制盐酸地尔硫卓经皮给药的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ce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皮给药是一种新型的药物输送方式,它相比较于药物的传统剂型,如口服和针剂而言,有很多的优点,已成为近年来医药领域的研发重点。本论文主要着眼于经皮给药系统中控释膜的研发。通过选用不同的丙烯酸酯类单体进行紫外光催化,制备具有不同物化性能的聚合物薄膜。盐酸地尔硫卓选作测试药物,进行药物对聚合物薄膜的通透性实验。 实验首先进行二元单体聚合物薄膜的制备。选用甲基丙烯酸-3-羟基丙酯(A)、3,3'-[1,6-二(2-羟丙氧基)己基]二丙烯酸酯(B)、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C)及丙烯酸-2-苯氧基乙酯(D)四种单体中的两种,按不同质量比混合,制备出三类聚合物薄膜AB、CB及CD。盐酸地尔硫卓作为测试药物,二元单体聚合物薄膜能线性控制药物的释放。 在三元单体聚合物薄膜的制备过程中,选用二元单体聚合物薄膜中的两种优选单体:甲基丙烯酸-3-羟基丙酯(A),3,3'-[1,6-二(2-羟丙氧基)己基]二丙烯酸酯(B)作为基本组分,在这两种单体中加入第三种单体(X),按照质量比A:B:X=6:2:2混合,进行紫外光催化反应,制备出九种三元单体聚合物薄膜ABX1~ABX9。这九种薄膜均能线性控制药物的释放。 从三元单体聚合物薄膜中优选出薄膜ABX1、ABX2、ABX3、ABX5、ABX6、ABX7进行进一步研究。随着聚合物薄膜厚度的增加,药物的渗透速率降低,且药物渗透速率的倒数1/J与薄膜厚度L之间呈线性增加的关系。随着测试药物盐酸地尔硫卓的浓度的增加,薄膜对药物渗透速率的影响存在着两种情况,(a)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薄膜对药物的渗透速率增加,如薄膜ABX1,ABX6。(b)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薄膜对药物的渗透速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如薄膜ABX2,ABX3,ABX5及ABX7。在聚合物薄膜和小鼠腹部皮肤共同作用下,仍能控制药物达到零级释放,但药物的渗透速率低于单独的薄膜或单独的皮肤控制时的渗透速率。此外,这些优选薄膜进行了FTIR、DSC及SEM的表征。 实验证实,通过调节单体的种类,薄膜的厚度,测试药物的浓度,利用紫外光催化技术可以制备出适合盐酸地尔硫卓经皮给药的控释膜,这必将促进盐酸地尔硫卓在经皮给药制剂的研发。
其他文献
本论文主要包括铜催化三氟乙醇与芳基硼酸的Chan-Lam偶联反应及3-吡啶基吖丁啶衍生物的合成两部分内容。1.三氟乙醇与芳基硼酸的偶联反应研究通过研究铜催化三氟乙醇与芳基(杂芳基)硼酸的偶联反应,我们发现了一种新型三氟乙基芳基醚的合成方法。该方法反应条件温和、底物适用范围广,收率中等至较高。反应体系的最优条件为:在O2的氛围下以Cu(OAc)2·H2O为催化剂,DMAP作配体和碱,三氟乙醇作溶剂。
有机小分子催化是近年来不对称催化领域发展起来的一个研究热点,并且在催化剂种类和反应类型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研究进展。  本论文从天然产物异斯特维醇出发,经多步反应,设计合
量子点是一类具有较窄发射光谱和较宽激发光谱等荧光特性的新型纳米材料,基于物质分子对量子点荧光的猝灭或增强现象可以实现目标物的定量分析,但是这种方法往往存在选择性差的局限。量子点的检测性能与其表面结构密切相关,将与目标分子具有较高识别性的物质功能化于量子点的表面,利用功能化分子与目标分子之间的相互识别,可以大大改善和提高其检测的选择性和灵敏性。汞离子是环境中普遍存在的一种重金属之一,它通过食物链的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