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繁华而灿烂的古代文明是以农村为核心,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之上而形成的;而现代文明则是以城镇和工业化为核心,在商业经济的基础上酝酿而生。中国在迈入发达经济体的现代文明途中,城镇化是必走之道。实现共同富裕,达到天下大同的思想,不仅是古代先哲追求的理想,也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目标。改革开放是中国取得如今之成就的重要法宝,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正在形成。然而,在中国城镇化水平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之时,城乡收入差距却达到了惊人的历史高位,基尼系数始终维持在国际警戒线0.4以上,居民收入差距过大问题成为中国现阶段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中国城镇化快速发展进程中城乡收入差距问题,探寻城镇化和制度要素对收入分配的作用机理,对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首先,本文以中国城镇化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关系为主题展开探讨,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详细梳理基础理论的基础上,以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为研究基础,对全国城镇化发展现状、居民收入水平等内容开展调研,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化水平显著提升,城镇化率已经从1980年的19.62%上升到2016年的57.35%,而城乡收入差距则出现“缩小-扩大-高位缩小”的周期性变动。其次,为探究中国城镇化快速发展进程中的城乡收入差距问题,本文利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城镇化进程中城乡收入差距缩小问题。在理论分析部分,本文借助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框架,试图从分工和交易效率的角度的探讨一个城镇化进程中城乡收入差距演化的理论分析框架。这一分析框架把制度因素纳入到收入分配的研究中,沿着这条线索分别分析了土地财政、社会保障制度和市场化机制的改革三种制度安排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在实证分析部分,本文针对中国特色的城镇化进程的特点,构建了土地财政、社会保障制度和市场化改革的代理变量,基于2006至2016年中国30个省市的省级面板数据,对城镇化水平和相关制度变量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计量结果表明2006年以来城镇化对城乡差距的缩小效应开始显现。城镇化进程中的各项制度安排总体上提高了交易效率、促进了分工的演化扩展,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效应显现。但是社会保障制度对收入再分配的调节,可以短暂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是长期内作用并不明显。缩小收入分配的重点还是应该放在初次收入分配效应方面。土地财政制度尽管广受诟病,但是仍然可以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缩小效应。市场化改革步入深水区,以及城乡市场化进程的差别,其对城乡收入差距的调节并不全面,政府需要发挥作用弥补市场失灵。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本文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从户籍制度改革,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市场机制改革等方面提出了如何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科学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