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建立脊髓损伤及脊髓损伤后排便重建模型,观察其排便功能的改变;并通过组织学方法检测直肠神经肌肉结构的变化;探讨神经移位术对大鼠供区神经支配的影响。方法:选取成年雌性SD大鼠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器械打磨法分别建立L5~L6节段脊髓离断模型,以及双侧L5--S1神经前后根移位的排便重建模型,同时完成感觉和运动神经的修复,重建脊髓损伤后的排便反射弧;通过测定大鼠肠道通过时间以及24h粪便重量,探讨对排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67214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脊髓损伤及脊髓损伤后排便重建模型,观察其排便功能的改变;并通过组织学方法检测直肠神经肌肉结构的变化;探讨神经移位术对大鼠供区神经支配的影响。方法:选取成年雌性SD大鼠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器械打磨法分别建立L5~L6节段脊髓离断模型,以及双侧L5--S1神经前后根移位的排便重建模型,同时完成感觉和运动神经的修复,重建脊髓损伤后的排便反射弧;通过测定大鼠肠道通过时间以及24h粪便重量,探讨对排便功能的改变;并通过组织形态学方法检测其直肠神经肌肉结构的变化;随后,通过检测肌肉湿重以及肌肉组织组织学染色检测骨骼肌内纤维化的比例,观察神经移位术对大鼠供神经主要支配肌肉——股二头肌的功能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大鼠相比,脊髓损伤组大鼠肠道通过时间显著延长,24粪便重量显著减少;而较之脊髓损伤组,排便重建组大鼠肠道通过时间明显缩短,24h粪便重量显著增加;因此,脊髓损伤会给大鼠带来严重的排便功能障碍;而双侧L5-S1神经前后根移位的排便重建术可一定程度上恢复大鼠排便功能。直肠组织HE染色显示,脊髓损伤后大鼠直肠平滑肌出现萎缩,平滑肌细胞排列顺序发生紊乱,细胞质内出现大量空泡变性;排便重建组大鼠直肠平滑肌细胞排列顺序大致正常,细胞质内仅见少量空泡变性。Masson染色显示,正常对照组大鼠直肠平滑肌仅肌层间出现少量胶原纤维浸润,而脊髓损伤后大鼠平滑肌层内及平滑肌层间均出现大量胶原纤维浸润,排便重建组大鼠直肠平滑肌平滑肌层内及平滑肌层间出现少量胶原纤维浸润;IPP(Image-Pro Plus)软件定量分析平滑肌层内胶原纤维面积百分比发现正常对照组、脊髓损伤组及排便重建组分别为8.04%、33.86%及20.28%。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较之正常对照组,脊髓损伤后大鼠直肠平滑肌α-SMA及S100表达量下降,而排便重建组较脊髓损伤组则呈现表达增高的现象。与脊髓损伤组比较,排便重建组大鼠双侧股二头肌湿重无显著改变;Masson染色未显示两组股二头肌出现纤维化改变。结论:脊髓损伤后,大鼠的排便功能出现障碍,具体表现为肠道通过时间延长,24h粪便重量减少,其直肠平滑肌结构亦发生显著变化,表现为平滑肌层出现萎缩变性、广泛纤维化以及α-SMA、S100的表达量下降。而排便重建术可一定程度上改善大鼠排便功能,使其肠道通过时间缩短,24h粪便重量增加;平滑肌层神经肌肉结构的变化均达到一定程度的逆转,α-SMA、S100表达量增加。且该神经移位术对L5供神经主要支配肌肉——股二头肌未造成明显损害,可安全应用于重建排便功能,为其临床应用奠定实验基础。
其他文献
目的:评估术中应用骨科机器人辅助置入颈、胸、腰椎椎弓根螺钉的精准性,探索影响机器人辅助置钉准确性的因素。另探究比较骨科机器人与经皮、传统开放置钉的临床效益,最后探讨骨科机器人未来发展方向及对微创手术发展的影响。方法:2018年5月至2019年9月期间连续性选择49名18岁以上手术指征明确、无手术禁忌症且术前检查完备拟行颈椎后路手术、胸椎后路手术和多节段腰椎后路手术的患者,应用国产Ti Robot骨
目的探究转染miR-26a的人CD34+干细胞来源外泌体是否能预防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发生进展。方法通过慢病毒转染,构建过表达miR-26a的人外周血CD34+干细胞株,大量扩增并收集无血清培养基,用于提取外泌体。qPCR及荧光显微镜用于检测细胞及外泌体的转染效率。透射电镜,粒径分析及Western blotting用于鉴定外泌体的生物学特性。体外实验分析不同的外泌体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和人脐静脉
目的:肝脏外科手术中存在的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是一个重要的临床病理过程,根据临床手术类型的不同,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两种损伤形式,一般的肝脏外科手术中存在热缺血再灌注损伤,而热缺血-冷缺血-再灌注损伤则是临床肝移植手术中存在的主要损伤,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手术以及肝移植的成败。炎症反应是肝脏IRI病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过激的炎症反应
第一部分:非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全身麻醉应用于胸腔镜肺部手术的研究进展非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全身麻醉用于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是指手术中使用不侵入气管的气道装置,保留自主呼吸的同时,辅以区域麻醉、静脉镇静、镇痛药物进行胸腔镜手术。这是最近几年胸外科麻醉中一个富含争议的话题,争论的焦点主要在其可控性、安全性、适应证以及
房地产行业是近些年来发展比较快的一个行业,在国家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同时从业的人员也越来越多,相比其他行业其更容易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想要获得稳定的发展就需要不断地适应国家政策的调整。加强房地产行业的财务管理水平,让房地产行业具有更高的政策适应性,将有助于促进其稳定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的意义及其关键环节的控制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房地产行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借鉴与参考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对帕金森行DBS手术患者额叶脑电图的影响。旨在通过对原始脑电的解读探究右美托咪定诱导镇静作用的脑电图反应模式,以期为帕金森患者右美托咪定的应用提供一定的临床数据。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行择期DBS手术的帕金森患者12例,ASA分级I-II级,年龄≥18岁,性别不限。所有患者禁食禁水8h。入手术室后,常规监测BP、MAP、HR、SPO2
实验背景:组织扩张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组织修复和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重建,但由于皮肤的再生能力有限,扩张周期通常较长,导致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基质血管成分(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SVF)移植已被证明可以促进扩张皮肤再生,提高扩张效率。然而,SVF的临床应用由于其传统的制备方法依赖胶原酶而受到限制。机械乳化脂肪(Emulsified Fat,EF)是一种酶解法制备SVF的替代产
目的:建立并验证基于肾移植受者外周血基因表达谱特征的排斥风险评估模型,以期为临床中对排斥反应的无创性辅助诊断方法。方法:本研究对GEO公共数据库中,不同中心来源发生排斥反应的肾移植受者外周血的基因表达谱,进行整合分析,采用LIMMA差异表达分析法和LASSO回归法进行基因筛选,将筛选出的结果,以Logistic回归法,建立肾移植排斥风险的评估模型,并对此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校准度分析和决策
第一部分: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的研究进展老年患者术前认知功能损伤的发生率较高,与术后谵妄及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风险增加相关,使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生活质量降低,且增加患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因此关注老年患者术前认知功能损伤已成为围手术期医学的一项重要课题。本综述将从神经心理学测试、脑氧饱和度监测、神经元损伤标志物检测、影像学和脑电图(EEG)检查等方面对过往文献进行回顾,提高人们对
基于临床现有胫骨平台外侧钢板设计中的缺陷【1】,通过正常中国人膝关节三维CT测量所得胫骨平台数据以及外侧胫骨平台骨折关节面塌陷范围的数据统计,设计胫骨平台外侧钢板以期解决原有钢板设计的不足。目的:设计一块新型胫骨平台骨折外侧钢板以期解决原有钢板设计对后外侧平台支撑范围的不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19年6月本院共93例正常膝关节CT薄层,其中男45例,女48例,扫描图像,在Mim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