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人群流量预测的城市信息单元画像建模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colew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现代城市已经进入了万物互联、全面感知的大数据时代,市民生活和各行各业产生的数据呈爆发式增长,如何利用城市中积累的大量数据来分析城市运行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政府部门提供信息化决策支持,已经成为学术和工业界共同关注的问题。人群流量预测是智慧城市中应急指挥的重要内容,对于城市交通管控和公共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但人群流量变化受到城市时间、空间、天气、假日等复杂因素影响,建模较为复杂。结合城市的基础政务数据和社会传感数据,进行城市画像建模可以精准的刻画事物的发展趋势,然而现有的城市画像建模大多是使用自然语言处理的方法进行城市标签抽取,没有利用城市大量积累的社会传感数据。因此,本文开展了基于城市画像建模来预测人群流量变化趋势的研究,提出了基于多任务的多层级城市信息单元画像建模的人群流量预测模型,主要的研究内容和贡献如下:(1)现有城市画像建模方法未充分利用动态、实时的社会传感数据,本文提出了城市信息单元的概念,并基于时空特征提取,对城市信息单元画像进行建模,利用长短期记忆网络从社会传感数据时间序列中挖掘时间相关性,构建了城市不同位置之间的空间流动图,利用图嵌入算法从空间流动图中挖掘空间相关性,同时加入天气、温度、节假日等外部环境特征,然后使用时间注意力机制自适应地赋予不同的权重,最终捕获多种特征来构建城市信息单元画像。(2)现有的城市画像仅从城市整体角度建模,没有考虑城市的层次化特征及不同层次之间的关联性。考虑到人群流动变化在多层级城市信息单元之间的互相影响,因此本文进一步将城市信息单元画像进行了层次化建模,提出了基于多任务的多层级城市信息单元画像建模方法MMUP,将不同层级的信息单元画像建模作为多个任务,多个任务的损失加权求和作为该方法的损失函数,充分挖掘了城市多层级信息单元之间的隐含关联。(3)本文提出了基于多任务多层级城市信息单元画像建模的人群流量预测模型,通过多层感知机转换维度得到人群流量预测结果。在北京市重点区域人群流量数据集上与对比算法进行了充分的实验。对比实验和消融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模型在人群流量预测方面的优越性,以及模型结构的有效性。(4)最后,本文利用百度地图API、Apache ECharts、Bootstrap可视化技术,结合Spring Boot框架设计并实现了一个人群流量预测可视化系统。该系统将本文提出的模型作为后台引擎,并以热力图、折线图的方式对人群流量预测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
其他文献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传统互联网体系越来越难满足多样化的数据传输需求,研究人员积极寻求新型网络结构设计,先后提出了网络功能虚拟化、软件定义网络、智融标识网络等解决方案。然而,当前应用可编程网络技术实现新网络体系落地,存在调试难度大、带宽转发性能受限等研究挑战和问题。因此,本文设计了基于数据平面加速开发套件(Data Plane Development Kit,DPDK)的智融标识网络数据转发机制,结
土石混合体作为一种常见的工程材料,广泛出现在地基工程中,由于其组分多变,尺寸较大,导致针对土石体的探测手段较为缺乏且效果较差。而探地雷达具有高效、无损、精度高的特点,非常适合大面积土石体场地的全面勘察。但长期以来,针对土石体电磁特性的研究不足,导致探地雷达探测土石体厚度、含水率、粒径等指标误差较大。为进一步发挥探地雷达在土石体探测中的作用,减小探测误差,本文依据土石混合体空间分布特征、土石混合体介
在高速公路路旁部署雷达,对车辆进行识别、检测和跟踪是高速公路收缴通行费用的重要技术保障。随着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和车流量持续的增长,要实现雷达对多目标快速准确的识别检测,就对雷达的信号处理速度提出更高要求。本论文针对雷达信号处理过程中大量使用到的快速傅里叶变换算法和矩阵奇异值分解算法,基于AI加速卡进行算法研究、仿真,并使用适配AI加速卡的方式对这两种算法的高速并行化算子进行设计与实现。针对高速并行
直流微网内部存在大量的电力电子变换器,运行时缺少惯性和阻尼,容易引起母线电压波动与振荡,甚至造成系统失稳。针对该问题,在储能变换器的控制中引入虚拟直流电机(Virtual DC Machine,VDCM),可为系统注入惯性和阻尼,但是变换器中内置的单一不变的惯性和阻尼参数并不完全适合微网多变的运行工况。因此,本文主要围绕直流微网功率协调控制展开研究,对一次控制、二次控制以及考虑动稳态性能与稳定性的
由于具备阻尼连续可调、可靠性高、功耗低、响应速度快的特点,磁流变半主动悬架成为了近年来汽车行业的一个研究热点。当汽车在不平路面上行驶时,四个车轮受到的路面激励不同,车身会发生俯仰、侧倾及垂向振动。通过对磁流变阻尼器的阻尼进行控制,车身的振动便可得到大幅度衰减,但是车身的振动是相互耦合的,需要对四个减振器进行协调控制才能使车身振动得到抑制。本研究提出了粒子群(PSO)优化的SH-ADD算法——PSO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各种大型商业建筑、交通枢纽等基础设施向着综合、高效、立体的目标发展。大型步行设施的建设使社会组织活动成本降低、人群聚集更加便捷,造成了生活中普遍的群聚现象。人群高度聚集场所对人员管理要求极高,一旦发生地震、火灾等意外事件,进行紧急、高效的人员疏散是保障人员安全的基本前提。紧急疏散过程中人员规模较大、行人恐慌以及管理不当等因素极易导致在疏散瓶颈附近发生拥挤踩踏事件。由于拥挤踩
当前,个性定制化市场需求日益凸显,要求生产系统具备更强的柔性。模块化生产系统(Modular Production System,MPS)模式作为提升企业生产柔性的一种重要方式,从提出后便得到行业广泛研究与应用。近几年,新一代信息通讯技术使得制造资源实现了解耦化与分散化管控等多种智能特性,生产系统的模块化与信息物理融合特性更加凸显,传统以物理系统为核心的重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特性下的MPS重构需求
在5G和人工智能不断发展的科技背景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不断向往的时代背景之下,发展自动驾驶技术的智能交通体系是必然趋势,但自动驾驶技术是一个庞大的系统科学,实现自动驾驶也不是一步到位的。其中一个重要课题就是感知道路中路况信息,获取前方车辆目标的位置和距离。由于车辆行驶场景快速变化,使单目视觉车辆目标检测及测距依然具有不确定性;而且嵌入式平台在深度学习运算中存在实时性和准确性难以两全的矛盾,对于车辆安
血栓弹力图是检测凝血功能状态的一种新型技术手段,在手术中起着指导输血、高凝状态监测及纠正等作用。由于传统血栓弹力图仪容易受自动化加样系统复杂工作环境干扰,导致无法与自动化加样系统协同工作,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凝血功能检测的效率提升,阻碍了自动化检测的进程。针对以上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新的凝血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并对其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凝血信号采集的原理,分析了信号采集时环境对检测系统的干扰
通信信号调制识别作为无线通信系统接收端的关键技术,在认知无线电、频谱监测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随着通信场景的复杂化以及调制方式的多样化,传统基于似然函数比和信号特征的调制识别方法愈发复杂,难以满足未来高可靠低时延的无线通信需求。如何将机器学习方法应用到调制识别任务中,结合数据分布特点,实现高效率的准确识别,是论文研究的重点内容。将机器学习方法应用于调制识别问题中,不可忽视的关键问题之一就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