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非裔美国女性讥智语的使用——看语言对身份的塑造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sonc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裔美国女性兼有非裔美国人与女性的双重身份。非裔美国女性的身份塑造与其语言表达息息相关。长期以来,语言与性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欧裔中产阶级美国女性。对于非裔美国人的语言研究,又主要关注非裔美国男性。而非裔美国女性如何通过语言表达塑造身份这一领域至今鲜有研究涉及。本文认为,非裔美国女性与语言的关系应是社会语言学研究领域一个有价值的研究话题,这也是本文的研究所在。 本文揭示了非裔美国女性的特殊双重边缘身份既为她们提供了丰富的语料,同时又给她们的言语行为带来诸多的限制。本文所要探讨的假说是:非裔美国女性的言语行为是她们身处之社会语境的客观制约与自身对语料的主观选择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为了证明此假说,本文将运用基于实践的身份塑造模式进行分析和讨论。本文的语料来源为数段争论性对话,包括非裔美国女性之间的对话及其与非裔美国男性和欧裔美国男性的对话。语言分析的主体对象是非裔美国女性,主要分析她们在对话中讥智语的使用情况。作为非裔美国女性在争论语言中使用的一种策略,讥智语包括语码转换贬抑法、意有所指贬抑法、逐层盖帽论证法等子策略。此外,语言分析中还将涉及讨论非裔美国英语和主流美国英语语言风格的使用情况。语料分析显示:不论是非裔美国女性之间,还是非裔美国女性与非裔美国男性之间,非裔美国女性在争论时均使用了丰富的讥智语策略,争论语言同时显示出非裔美国女性的英语表达具有显著的非裔美国英语语言风格。笔者认为,非裔美国女性之所以能熟练掌握各种讥智语策略,并将其运用于与非裔美国男子的争论中,这与非裔美国文化中男女对话的平等趋势密切相关。此种语言实践塑造了与非裔美国男性平等的非裔美国女性身份。另一方面,在与欧裔美国男子的辩论中,除了适度的讥智语策略,非裔美国女性主要使用了主流美国英语风格的语言表达。笔者认为,讥智语策略在两种对话中的使用情况差异反映了非裔美国女性对语码的转换和选择抱有实际的态度。非裔美国文化和主流美国文化在交流模式和理想女性标准上存在差异,这一差异左右着非裔美国女性在不同场合的语言表达方式。顺应社会和语境因素的需要,非裔美国女性将非裔美国讥智语策略和主流美国英语风格相结合,塑造了一种既为主流美国文化所接受,又留有非裔美国风格的混合身份。
其他文献
弗兰纳里·奥康纳(1925-1964)是美国南方非常独特的女作家。出生于“圣经地带”虔诚的天主教家庭,她在作品中集中描绘了一幅幅美国南方基督教原教旨主义生活的骇人画面,充满了宗
奥古斯特·威尔逊被许多评论家认为是美国继尤金·奥尼尔、田纳西·威廉斯和阿瑟·米勒之后第四位最重要的剧作家。剧作《雷尼大妈的爵士舞》1984年在耶鲁剧院首演大获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