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与逸格—两宋人物画置景探微

来源 :中国美术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gxing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千年中华文化浩繁昌厚,星耀烁然,而以哲学中的主体即人为主要内容的人物画则是其中极其令人印象深刻的视觉文化遗产。早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精美的人物绘画,此后各朝各代都不乏佳作。而人物画除了人物本身,周边的置景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两宋时期,政局稳定,农商经济迅速发展,人口从唐代的6000万增长到超过1亿,出现了居民规模过万户的陪都洛阳这样的商业大城市,农业人口为主的基层聚落也出现了“店”、“步”、“市”等商业据点。农民,手工业者,士大夫和宫廷都融入到流通经济中,这为绘画作为一种高价值商品和藏品的生产和流通提供了空前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催化其种类丰富细化以满足各个社会阶层的审美需求。宋代是中国人物画大量出现世俗题材,同时也是逐渐体现出文人精神的一个特殊而重要的时期。就像今天的人们一样,在开封、临安等大都会,一些商店、茶坊、酒肆常常用绘画装点门面以招徕顾客。在大相国寺庙会等大集市中,有丰富的绘画作为商品出售。其种类多样,引人驻足,婴戏、货郎、渔樵、鬼怪等题材层出不穷,许多品类都有专职画家。有宋之朝三百余年武运不济但文运隆盛,在绘画领域,作品的思想性和文学性也逐渐受到重视。而徽宗时期更在皇室培养画家的机构国子监画学增设专业课程以外的训诂和经学等文学课程,以《说文》、《尔雅》、《方言》、《释名》为教材,培养画家的文学底蕴。而这一系列世俗和文哲的精神都在其置景中有所体现,本文旨在探究宋代人物画置景中蕴含的宋人精神和美学,并挖掘其对当下人物画创作的启示。
其他文献
20世纪20年代,因产业工人的剧增,劳工问题逐渐成为包括基督教界在内的社会各界所关注的社会问题。在社会倡导平民教育的影响下,基督教女青年会开展了以让社会最底层的普通女
网络文学文本是由网络传输的具有完整表达系统和富于动感性修辞特征的语言产品,体现着当下社会语言生活的重大变革。通过对网络文学文本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将网络文学文本分为
城市消防指挥中心在应急救援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承担的工作也越来越繁琐,但指挥中心存在指挥体系不健全、效率低、与其他系统协调不足、硬软件支持不足等问题,已无法满
通过中西对成就动机阶段性与顺序性、成就动机与个人心理因素及行为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 ,展示了成就动机理论与应用的中国化进程 ,以及在这一进程中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元朝由蒙古族建立,蒙古族以"尚武"著称。初期,由于统治者对科举考试认识的偏颇,以及政治、经济体制的不完善产生了一系列民族教育公平问题。随着封建统治的逐步巩固,当民族间
传承客气礼貌,尊敬他人的"汉敬"可提升武汉的文化软实力,而沿袭恶语伤人,可憎可恶的"汉骂"则会削弱武汉的文化软实力。面对"汉骂"的现状和"汉敬"的危机,应该深入研究"汉敬"与
反思近三十年来的文学批评是重建文学批评理论的基础,对某一时段或某一地域作家作品研究资料的汇编与整理,则是重建的关键环节之一。以《武汉作家作品研究资料汇编》为例,从"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但是食品质量问题仍然普遍存在,而媒体也对这类问题也时有曝光,引起了社会各界的
改造前大量调研,改造时果断彻底,改造后严格管理,仁济医院的'厕所革命'取得了成功。医院承担着救死扶伤的职责,有别于其他物业管理的专业性和复杂性,由于医院客流量
随着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的迅速发展,钢管混凝土柱-钢梁-剪力墙混合结构越来越多地应用在高层建筑中。根据相关规范的条文规定以及科研人员的设计建议,钢梁与钢筋混凝土剪力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