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体裁分析理论为基础,探讨了体裁和以体裁为基础的过程体裁教学法在英语写作课上的应用。本选题的研究对象为作者所工作的无锡高等师范学校外语专业毕业班的学生。首先,作者通过研究国内外语类期刊上有关英语写作教学研究的文章,归纳了目前有关英语写作教学的理论研究情况。同时,作者阐述了体裁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即体裁与体裁分析的概念。有关体裁的概念许多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但其本质都是一样的。体裁是一种动态的,可参与的某种特定情况下的社会行为。这就强调了体裁的交际功能,使得同一体裁的语篇具有相似的能影响语篇内容和文体的图式结构,体裁具有常规性和制约性。这就使体裁成为有规律可循的研究对象。体裁分析的根本宗旨是研究语篇的交际目的和语言的使用策略。它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即:人们在建构某种类型的语篇时,为什么都倾向于是这样而不是那样地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它力图探讨语篇结构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和心理认知因素。在分析方法上,也不单纯采用语言学的分析方法,而是从语言学,社会学和心理学几个角度来进行分析。不仅描述语篇的语言特点,而且将语篇作为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来研究,同时研究语篇的认知结构和建构策略。从而分析特定体裁结构形成的社会文化因素,探讨特定语篇中交际目的的实现方法。其次,作者分析了与本研究有关的英语写作教学法。在目前英语写作课堂上,教师普遍采用重语法,重句子,轻篇章的成果教学法。学生们写作课的课堂活动是在句子层面上展开的,教师的侧重点放在语言知识的讲授上。这就使学生缺乏从整体上把握篇章的能力。同时,另外一种写作教学方法—过程教学法也为一些老师所采用。这种方法强调写作的整体,但却忽视或根本不提语法的准确性。随着体裁理论的发展体裁教学法应运而生,但它忽略了学生所需的过程技能的训练,把学习者当成被动的个体来看待。体裁的规约性可能会导致教学活动死板,学生的写作实践缺乏创造性。另外由于体裁的种类十分繁杂,课堂教学不太可能包括学生将来可能遇到的所有体裁,所以在写作课中存在局限。为了充分发挥三种教学法各自的优点,Badger和White(2000)提出了一种综合教学模式,称作“过程体裁教学法”。它既重视了交际法在具体写作环节的运用,又将写作活动置于特定的社会语境中,使其能为特定的交际活动服务,同时也保存了结果教学法对文体篇章结构和修辞手法的关注。第三,本文作者提出了自己的一套过程体裁教学模式,并通过问卷调查和实验教学的形式探讨了将其应用到英语议论文写作教学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此,作者首先进行了前期准备工作: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学生的写作过程与心理,以便了解学生对于英语写作的心理状况及写作习惯方面的问题,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依据;在两个班中进行写作水平测试,以便为实验提供参考。其次,作者阐述了过程体裁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操作。其中包括:分析范文、模仿体裁分析、写作技巧训练、模仿写作、独立写作、修改与评议。然后,在实验结束时,再次进行写作测试与问卷调查。第四,分析实验数据与问卷调查结果,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了提高,同时在写作过程中的信心与写作习惯得到了改善,验证了过程体裁教学法运用于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最后,作者通过研究得出结论:过程体裁教学法比传统教学法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于写作的信心,改善写作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