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微体繁殖的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aoc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桃(Juglans regiaL.)原产于欧洲东南部及亚洲西部,我国是核桃原产地之一[1,2]。由于核桃是果材兼用的优良经济树种,作为世界四大干果之一,以其很高的经济、生态及社会效益在世界各地广泛栽培,但在核桃优良品种的推广方面存在很多困难。针对核桃微体繁殖中出现的外植体污染率高、接种后褐变严重、继代培养增殖率低、试管苗生根率低且不稳定以及微体嫁接成活率低等问题,进行了核桃组织培养影响因素、核桃体细胞胚胎发生影响因素及其微体嫁接技术的研究。试验结果如下:1.核桃的组织培养研究1.1初代培养的最适培养基为DKW+6-BA1.0mg/L+IBA0.1 mg/L+Vc5.0 mg/L+琼脂6.0g/L+蔗糖30 g/L。1.2 5月中旬到6月上旬取材,污染率均小于5%,最低为3.1%;新梢速长期5月份和8月份取材褐变率均较低, 8月份最低,为25.64%。1.3树龄为8周的实生幼苗,褐变率仅为17.2%,一年生苗的褐变率为26.3%,而成年树的褐变率达48.5%。1.4抗氧化剂与吸附剂试验结果表明,Vc5.0mg/L可以使核桃组培苗的褐变率降到最低,为8.87%。1.5继代培养结果表明,继代培养中6-BA的最有效浓度为1.0 mg/L,相对应的IBA浓度在0.01-0.05 mg/L之间;壮苗培养试验结果表明,以DKW培养基附加0.25 mg/L6-BA和0.03 mg/L IBA的处理对壮苗的作用效果最好;转接周期以25~30d为宜;最适于核桃试管苗的生长和增殖的PH值为5.8。1.6核桃试管苗生根阶段适宜的培养基为1/2DKW+IBA3.0mg/L+AC2.0g/L+琼脂6.0g/L +蔗糖30.0g/L,生根率达到25.93%,而NAA促进生根的效果明显低于IBA。2.核桃微体嫁接研究2.1子苗切根试验结果表明,子苗切胚根后,可促使子苗须根的产生,子苗生长势明显强于未剪胚根的子苗;子苗砧木上胚轴加粗试验结果表明,2000mg/LGA3浸种能显著增加子苗砧木上胚轴粗度,提高砧木质量。2.2微体嫁接试验结果表明,以Ⅱ期子苗作为砧木与Ⅰ级接穗进行嫁接时,嫁接成活率最高,达到40.73%;不同角度“V”型刀具嫁接的成活率试验表明,角度为30°的刀具嫁接成活率最高,达40.03%;不同嫁接方法对嫁接成活率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V”型刀具嫁接的成活率最高,达40.43%。
其他文献
本研究分别用发根农杆菌30148,15834和ZALF三种菌株感染三倍体毛白杨叶外植体,并获得毛状根。建立三倍体毛白杨毛状根离体培养系统,在含不同激素的培养基上诱导毛状根再生植
校园隐性文化就是一所学校所秉承的始终如一的内在文化。良好的校园隐性文化可以影响学生的良好习惯和高尚情感,陶冶他们性情。红安县将军城小学创办于1992年9月,由原国家军委副主席刘华清题写校名,王诚汉将军题词勉励师生“拼搏进取,争创一流”,是一所充满活力的窗口学校。学校利用红安具有底蕴深厚的红色革命文化这一资源优势,形成“将军文化”,构建和谐校园。  安全教育的校本课程  安全工作是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
期刊
本研究以杨树优良无性系为材料,选择组培苗叶片和茎段诱导愈伤组织,建立杨树悬浮细胞系并植株再生,进而筛选原生质体分离的最佳条件;在此基础上,应用PEGΚ高Ca2+高pH法开展杨树原
野鸢尾(Iris dichotoma Pallas)是鸢尾科中的一种野生花卉,其花色蓝紫,植株高矮适中,且有较强的抗病、抗干旱及耐盐碱能力,对环境要求不严格,可用于贫瘠土壤条件中的园林绿化
百合花姿优美,是世界鲜切花市场的五大主要产品之一。但在营销和消费过程中,花粉污染衣物和其他一些有价值的物品一直是一个缺憾。因此,通过调控百合花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形
摘要:本研究以鲁北夏津县黄河故道冲积沙地不同网格大小的农田防护林网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其防风效应、温度效应、水文效应、改良土壤效应、防止风蚀效应和增产效应,并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