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口译(又称传译)是一种翻译活动,顾名思义,是指译员以口语的方式,将译入语转换为译出语的方式。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其重要性已得到广泛认同。公共演讲是指在公众场所,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以体态语言为辅助手段,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进行宣传鼓动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
法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达妮卡·塞莱斯科维奇(DanicaSeleskovitch)所创建的释意学派理论认为,口译从本质上讲就是交流,是通过口头表达的方式,准确、流利地为听众揭示和说明讲话人的意思。译员的任务就是处于讲话人与听众之间,通过口头表达的方式,在交际现场用目的语准确、流利、及时地将其传递给接收者,以促成双方的沟通和交流。于此同时,著名演讲教育家史蒂芬·卢卡斯(StephenE.Lucas)认为公共演讲的传播过程就在特定的环境中将信息通过一定的媒介从演讲者传播给听众的过程,在传播过程中,演讲者可以通过听众的反馈来判断是否将信息准确的传达给了听众。在刘宓庆和英格拉姆(Ingram)的口译传播模型中也包括了传达者,媒介,接受者,信息和回馈等因素,但是,在口译中,由译者充当传播信息的媒介。因此,译者可以借由学习公共演讲的技巧来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
本次选题重点是以探讨公共演讲和口译的共同点基础上,以法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达妮卡·塞莱斯科维奇(DanicaSeleskovitch)所创建的释意学派理论,以及史蒂芬·卢卡斯,刘宓庆和英格拉姆的公共演讲和口译传播过程为依据,探讨口译中公共演讲策略。通过理论的研究与具体实例的分析,总结出口译中可运用的公共演讲的听力、语言以及非语言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