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earch on Public Speaking Stategies in Interpretation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lin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口译(又称传译)是一种翻译活动,顾名思义,是指译员以口语的方式,将译入语转换为译出语的方式。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其重要性已得到广泛认同。公共演讲是指在公众场所,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以体态语言为辅助手段,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进行宣传鼓动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   法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达妮卡·塞莱斯科维奇(DanicaSeleskovitch)所创建的释意学派理论认为,口译从本质上讲就是交流,是通过口头表达的方式,准确、流利地为听众揭示和说明讲话人的意思。译员的任务就是处于讲话人与听众之间,通过口头表达的方式,在交际现场用目的语准确、流利、及时地将其传递给接收者,以促成双方的沟通和交流。于此同时,著名演讲教育家史蒂芬·卢卡斯(StephenE.Lucas)认为公共演讲的传播过程就在特定的环境中将信息通过一定的媒介从演讲者传播给听众的过程,在传播过程中,演讲者可以通过听众的反馈来判断是否将信息准确的传达给了听众。在刘宓庆和英格拉姆(Ingram)的口译传播模型中也包括了传达者,媒介,接受者,信息和回馈等因素,但是,在口译中,由译者充当传播信息的媒介。因此,译者可以借由学习公共演讲的技巧来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   本次选题重点是以探讨公共演讲和口译的共同点基础上,以法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达妮卡·塞莱斯科维奇(DanicaSeleskovitch)所创建的释意学派理论,以及史蒂芬·卢卡斯,刘宓庆和英格拉姆的公共演讲和口译传播过程为依据,探讨口译中公共演讲策略。通过理论的研究与具体实例的分析,总结出口译中可运用的公共演讲的听力、语言以及非语言技巧。
其他文献
评价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新发展,它是系统功能语言学人际意义研究中发展起来的新词汇语法框架,关注语篇中可以协商的各种态度。评价理论包括三个部分:态度、介入和级差。每个
贝芙莉·克莱瑞(BeverlyCleary1916-)是美国当代最受欢迎且获奖最多的儿童文学作家之一。她创作了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儿童形象。雷蒙娜·昆比是其中最为出名的一个。雷蒙娜·
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它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
本文的研究目的旨在从跨文化交流的角度对美国影片中华人的刻板形象进行解读与分析,并解释其在跨文化交流中体现出来的一系列的复杂的元素。本文对美国电影荧幕上华人的刻板
二十世纪至今,话语标记语一直是西方语用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其研究方法主要从以下三个角度出发:句法—语用研究、语义—语用研究和认知—语用研究。相比之下,国内对话语标
以往对于广告的跨文化研究相对宽泛,而且侧重于文化价值观的对比,缺少对体态语的研究。   为了补充中国广告领域的跨文化研究,本文采用频次分析和内容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