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联合残基模型的全α和β蛋白质折叠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1041294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蛋白质折叠问题一直以来都被视为生命科学领域一项悬而未决的重大问题。具体可以将研究方向细分为三类:1.蛋白质折叠的密码;2.折叠过程和机制;3.三级结构预测。在各种研究手段和方法中,分子模拟的方法为该问题在从分子层次揭示微观机制上取得了巨大成就,联合残基模型UNRES便是其中最具影响力一种。基于UNRES模型对蛋白质链的合理简化和纯物理力场的精确计算,在提升了运算速度同时也保持了所需的精度,这为我们进行大蛋白的模拟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在本论文中,我们主要基于联合残基模型UNRES的方法,针对蛋白质折叠问题的三个具体问题做了以下一些工作:  1)对145氨基酸的8螺旋蛋白1DVP进行了48轨道293ns,从直链开始的动力学模拟,观察到主要折叠过程为多核折叠,即伴随着疏水塌缩,有二级结构的形成,在链的两头和中间部分容易聚集成折叠核,随后融合成三级结构并调整最终形成天然态结构;也观察到有少量的单核折叠过程,折叠核形成和生长在序列C端。随后我们将蛋白质序列依次划分为三螺旋片段,进行了48轨道293ns的正则动力学模拟和128轨道的多副本交换动力学模拟,发现每个片段均可以独立折叠到天然结构,但在中间和两端的成核部分结构会比较稳定,可以理解折叠核容易在相应区域形成的原因。而比较中间和两端处的成核偏向性发现,以C端最强,N端此次,中间最弱。这些结果都与相关的实验结果一致。进一步的序列分析也发现各片段处序列都呈现较强的关联性。这些结果都将有助于理解重复性大蛋白的折叠机制。  2)一典型的3β片,37氨基酸FBPWWdomain蛋白和它的7个突变体折叠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机制的讨论。在选择了合适的模拟温度的基础上,进行了512轨道的Langevin控温正则动力学模拟,基于化学反应动力学分析显示,折叠过程存在两个通路,有中间态的形成。蛋白质序列C端的剪切和位点突变会显著影响折叠过程,但N端的改变对折叠反应过程的影响不大,支持了Nguyen等人的实验结果。结构聚类的结果也显示突变体会对自由能曲面造成影响,与Nguyen的能量曲面推测一致。有关折叠过程的细节还将继续进行讨论。  3)针对具体的医学问题,尝试在蛋白质结构预测上做了一点工作。我们应用已有的基于知识的方法对大麻素2型受体(CB2)进行了结构建模,并与未知通路的Gs蛋白进行了对接模拟,结果显示它们之间存在相互作用,比较同济基础医学院李熳教授提供的免疫共沉淀法实验结果,可以认为我们发现了一条新的信号传导通路。但这项工作只是一个开端,其中还有很多未知问题,随后将应用UNRES模型进一步对CB2的柔性结构细节,与Gs蛋白的相互作用位点和机制进行探讨。  总的说来,本文的工作主要基于联合残基模型,选取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即全α螺旋和全β片蛋白,以及一个具体的医学问题,这将为求解蛋白质折叠问题获得一些有益的信息和线索。
其他文献
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是目前人类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两大难题,面对这些难题,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在不断地探索,寻求新的、清洁的能源来替代传统的不可再生能源。众所周知,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最重要一点是太阳能也是最清洁的能源。而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最为成熟的技术是利用太阳能电池通过太阳能电池的光生伏特效应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供人类使用。目前,用的最多的电池是硅基太阳能电池,但是其昂贵的成本、制作过程中所带来
ZnO是一种Ⅱ-Ⅵ族直接带隙宽带半导体,室温禁带宽度约为3.37eV,激子束缚能高达60meV。在大气条件下,ZnO具有六方纤锌矿结构。作为新一代的宽带半导体材料,ZnO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及压电特性,在发光二极管、光探测器、电致荧光器件、透明导电薄膜、表面声波器等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方法在玻璃和硅(100)衬底上制备了不同氧分压的Cu掺杂ZnO(ZnO:Cu)薄膜。利用X
学位
由于标准模型未能完全解释宇宙中物质与反物质存在的较大不对称性,人们相信存在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标准模型只是在一定能量标度下适用的有效理论。然而到目前为止,人们在K, B
磁记录材料广泛用于计算机和电子设备中。随着电子产业的不断发展,单个记录位的面积越来越小,对磁记录材料面密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磁性颗粒膜(磁性颗粒嵌在非磁性的母体中)已经成为人们研究的主题。本论文着重研究了用于下一代磁记录介质的具有优良垂直各向异性的FePt薄膜材料。FePt材料的突出特点就是具有强的磁晶各向异性场、高磁能积、高矫顽力等,因此它是一种很有潜力的超高密度磁记录介质材料。通过磁控溅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