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氮沉降对太岳山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呼吸各组分的影响

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04325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山西太岳山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设置,进行人工模拟不同氮浓度梯度的试验。试验设置了空白对照组(CK:仅施水)、低氮浓度组(LN:50 kg N·hm-2·a-1)、中氮浓度组(MN:100 kg N·hm-2·a-1)和高氮浓度组(HN:150 kg N·hm-2·a-1),共四种模拟氮沉降处理(三组氮浓度添加和一组空白对照)。模拟氮沉降试验时间为2016年4月底至9月底,共计6次;呼吸测定时间为5月中旬至10月底,每月选择天气晴朗的两天,期间间隔15天,使用LI-8100 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对土壤呼吸及土壤5 cm温湿度进行测定。旨在研究不同氮浓度添加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呼吸各组分的变化及其影响机制。对氮沉降增加背景下的山西省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通量变化的深入理解具有重要意义。试验结果表明:(1)在2016年整个生长季内,四种模拟氮沉降处理下的土壤总呼吸速率、微生物呼吸速率和根系呼吸速率,均存在明显的月动态变化特征,且变化趋势一致。即模拟氮沉降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呼吸各组分的生长季月动态变化规律未产生明显影响。其中四种模拟氮沉降处理下的土壤总呼吸速率分别是:对照组3.70±0.26μmol·m-2·s-1、低氮浓度组4.36±0.50μmol·m-2·s-1、中氮浓度组4.90±0.66μmol·m-2·s-1、高氮浓度组 5.99±0.82μmol·m-2.s-1。三组氮浓度添加下的土壤总呼吸速率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并且在高氮浓度组与空白对照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土壤微生物呼吸速率在四种模拟氮沉降处理下分别是:空白对照组 3.25±0.24μmol·m-2·s-1、低氮浓度组 3.86±0.43μmol·m-2·s-1、中氮浓度组4.40±0.60μmol·m-2·s-1、高氮浓度组 5.20±0.72μmol·m-2·s-1,与土壤总呼吸速率的规律一致,三组氮浓度添加后的土壤微生物呼吸速率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并且在高氮浓度组空白对照组间产生显著差异(P<0.05),表明氮浓度添加促进了土壤微生物呼吸速率。空白对照组、低氮浓度组、中氮浓度组和高氮浓度组的根系呼吸速率分别为 0.46±0.06μmol·m-2.s-1、0.50±0.1 0μmol·m-2.s-1、0.5 1±0.12μmol·m-2·s-1和0.79±0.15μmol·m-2·s-1,三组氮浓度添加后的根系呼吸速率均高于空白对照组,但均未产生显著差异(P>0.05)。(2)在2016年整个生长季内,土壤5 cm温度在四种模拟氮沉降处理均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明显的生长季月动态变化特征。四种模拟氮沉降处理下的土壤5 cm温度均在8月达到温度峰值,最高温度分别是空白对照组16.6℃、低氮浓度组16.7℃、中氮浓度组15.8℃、高氮浓度组16.8℃;5月的土壤5 cm温度最低,分别为6.6℃、7.5℃、7.0℃和7.5℃。并且在四种模拟氮沉降处理下,土壤5 cm温度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即模拟氮沉降对生长季内土壤5 cm温度的月动态变化规律没有产生明显影响。(3)在2016年整个生长季内,四种模拟氮沉降处理下的土壤总呼吸速率、微生物呼吸速率、根系呼吸速率均与土壤5 cm温度存在正相关的指数关系,除根系呼吸速率与土壤5 cm温度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外,土壤总呼吸速率和微生物呼吸速率均与土壤5 cm温度显著正指数相关关系(P<0.05),并且微生物呼吸速率与土壤5 cm温度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土壤总呼吸速率、微生物呼吸速率、根系呼吸速率与5 cm深度土壤温湿度模型拟合的R2值,相对于土壤5 cm温度或湿度单因子模型均有所提高。结果表明,土壤5 cm温度和湿度对土壤呼吸速率变异的共同解释高于单因子。(4)在2016年整个生长季内,四种模拟氮沉降处理下的土壤总呼吸速率和微生物呼吸速率均高于2015年的生长季,四种模拟氮沉降处理下的土壤总呼吸速率增幅分别为8.8%、51.4%、18.9%和17%;微生物呼吸速率增幅分别为15.7%、81.2%、33.0%和23.9%。而根系呼吸速率均低于2015年,四组氮浓度添加下,根系呼吸速率相较于2015年,增幅分别为-42.2%、-33.3%、-37.8%和12.9%。
其他文献
城镇化进程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正在持续,城市面临的生态问题越来越突出,水资源的缺乏和城市生态的严重成为当今面临的首要生态问题。本研究分析绵城市理论,国内外雨洪利用及
本文探索如何利用能够自适应计算的卷积神经网络构建一个高效、准确且能应用在实际场景的人脸识别系统。人脸识别系统的主体部分是人脸检测和人脸识别,我们将从这两个方面入手,研究如何利用能够动态自适应计算的神经网络来高效地完成人脸检测任务,以及如何利用有效的工程方法和算法完成实际场景的人脸识别任务。人脸检测是一个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任务,现今大部分优秀的人脸检测算法通过设计特定的网络结构或做权重裁剪来缩减计算
研究背景与目的:卵巢上皮性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卵巢癌)是妇科常见三大恶性肿瘤之一,是卵巢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研究显示MyD88在约77.1%的卵巢癌细
本研究以北京市大兴区四种新造的典型人工林(油松林、白皮松林、白蜡林、国槐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施用有稳定营养含量的有机复合肥,在分析施肥前后的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变化,并基于修正的内梅罗指数法进行土壤肥力评价的基础上,对各人工林林木生长情况、叶片养分含量、叶绿素含量、叶面积大小、叶干重及叶片含水率等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以研究这四种人工林的施肥效应,探寻高效经济的养护管理方式。主要结论如下:(1)在施入不
研究目的:观察麻龙止咳汤对CVA(阴虚肺燥型)患者PEF变异率、FeNO水平的影响以及临床疗效。研究方法:本研究收集了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呼吸科门诊患者,根据纳入标准纳入病例60例。试验组以麻龙止咳汤治疗,对照组以孟鲁司特钠片(顺尔宁),疗程均为2周,从VAS视觉量表、咳嗽症状积分、中医症状积分三个方面评价麻龙止咳汤的临床疗效。两组在使用药物前后分别测FeNO(呼
铋基半导体光催化剂因具有结构可控、可见光响应、环境友好和原料丰富等特性,已成为一类非常重要的新型光催化材料。本论文基于铋基材料的优点,利用胶体与界面化学反应原理,设计新型三元铋基异质结材料,以获得高吸附性和高活性的太阳光驱动的光催化剂。所制备的铋基材料的组成、结构和光学性质等分别采用XRD、XPS、SEM、TEM和UV-Vis DRS等手段进行了表征,并评价了所制备铋基材料在模拟太阳光下降解污染物
随着计算机和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针对室内人员和财产的安防监控技术开始变得多元化。由于现有的摄像头、红外线等监控系统存在视野盲区、高成本等限制,因此通过WLAN技术提高室内安防系统的监管能力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现有的Wi Fi感知方法,针对传统检测方法易受到环境因素影响以及跨场景时消耗大量资源等问题,结合物理层信道状态信息(CSI,Channel State Informati
目前的伺服驱动器多数采用DSP芯片或者ARM芯片进行C语言程序开发,平台依赖性较高,且由于软件固化的原因,用户基本不能再对伺服驱动器进行二次开发。IEC 61131-3标准和软PLC技术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将IEC61131-3标准应用于伺服驱动器开发能够较好满足模块化开发、提高开放性和易于二次开发的需求。本文首先总结阐述了基于IEC 61131-3标准的伺服驱动器开发的优点和应用意义。对矢量控制
智能交通是交通和汽车工业领域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道路标志检测是其先进车辆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So C-FPGA将功能灵活的ARM和并行运算的FPGA组合在一起,为目标检测算法提供了良好的嵌入式实现平台。论文研究基于So C-FPGA的道路标志实时检测技术,目标是在便捷灵活的嵌入式平台上实现道路标志实时检测,为实现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技术提供新思路。首先,论文以保证检测准确率为前提,并充分考虑算法
凋落物是衡量森林质量的关键特征之一。为了探究凋落物生态功能及养分空间变异,本研究基于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沟岭林场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中的4块1 hm2方形固定样地的林分调查数据和等距离网格布点取样的800个凋落物(半分解层和完全分解层)样品的测定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半变异函数模型拟合、空间插值以及相关性分析方法研究了凋落高峰期前(8月末)凋落物现存量、持水性能、养分(浓度、归还量和利用效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