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何教育活动都脱离不开一定的教育环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同样需要环境来支撑。从构成上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所蕴含的内容非常丰富,具体地说,依据环境各要素所发挥的功能不同,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划分为教学环境、高校行政环境以及学生自治环境。同时,依据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二分法来具体分析三大子环境的主要内容。教学环境的物质部分可分为思想政治教学时空环境、教育设施环境、承载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媒介环境以及高校自然人文景观等,精神部分则可划分为校园人际关系环境以及校园舆论环境。高校行政环境的物质部分主要在于行政设施,精神部分主要囊括了学校规章制度和辅导员制度。学生自治环境的物质部分也主要体现在自治设施环境,精神部分主要体现在学生自治组织以及凝结于其中的精神环境。明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内容后,本文以合肥一所高校作为研究基地,通过调查研究,了解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现状。调查发现,该校师生及管理人员对教学环境的物质建设整体满意度较高,但都普遍认为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开发不足;精神环境以和谐为主调,但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性与系统性。高校行政环境的物质设施建设遵循“一站式”办公原则,得到广大师生的肯定,但“亲民”的色彩还不够浓厚;精神环境部分,力求贴合学生需求,但教育效果不尽理想。学生自治环境方面,物质设施日趋完善,自治范围日益拓展,但对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方面缺乏热情,同时,从精神环境方面看,大学生自治能力较强,但依然存在影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不合理现象存在。探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必然需要我们“从问题中来,到问题中去”,从问题中探索优化的方向。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涵义、理论基础、优化原则以及优化对策,重点在于对策方面的研究。在优化途径分析中,本文将采用主体分析法,依据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主体以及他们所承担的角色,分别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第一,发挥学校决策部门的领导作用,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地位;第二,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素质和能力,为全方位地营造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第三,强化行政工作人员的服务理念,打造专业的辅导员队伍;第四,鼓励后勤管理人员参与校园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实现全而渗透:最后,引导学生参与自治,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管理,提高学生教育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