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十年来,电影业迅速出现并繁荣发展起来,成为娱乐产业的领头羊。它不仅为各类电影公司和周边产品销售带来巨大效益,也为世界各的人们从美学欣赏角度带来了视觉盛宴,并给予人们生活方面的启迪。而毫无疑问,电影产业的成功主要归功于影视预告片的广告效应。作为一个新型体裁,电影预告片语篇中使用了大量丰富的情感词汇来评论影片,同时与潜在的观众进行互动。通过间接的语言来构建心理上的统一和协调,对消费者购买行为进行具有说服力的引导。因此,为了揭示英汉电影预告片语篇中影响潜在观众的语言机制及其所折射的意识形态,本文试图对二者语篇中态度资源的分布和实现手段加以对比分析。具体而言,本文主将使用UAM语料库软件为首要工具,主要将其运用于标注50个英语电影预告片语篇及50个中文电影预告片语篇。基于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的理论框架和马丁提出的评价系统基础图式,本文发现了英汉电影预告片语篇中对于态度资源分布和实现手段的区别和相似处。首先,英汉电影预告片语篇的态度资源分布都呈现出数量上评判资源大于鉴赏系统大于情感资源。其次,英汉电影预告片中都倾向于运用积极的态度。然而比起英语电影预告片,中文电影预告片中积极与消极态度的转变更为剧烈,尤其是在评判系统和鉴赏系统中的情况愈加明显。然后,情感资源位置分布特征呈现出的数量特点为,英语电影预告片中对话部分出现资源的比例大于旁白部分大于特效字幕部分,而中文电影预告片的趋势为“旁白>对话>字幕”。在评判系统中,规律为,英语电影预告片中“旁白>字幕>对话”,中文电影预告片中“对话>旁白>字幕”;而在鉴赏系统中,规律为英语预告片“字幕>旁白>对话”,汉语预告片“旁白>对话>字幕”。最后,至于实现手段,在英文电影预告片中,动词在鉴赏和评判系统中占主导位置而形容词在鉴赏系统中发挥了较大作用。相比之下,中文电影预告片中动词在情感和评判系统中功效最大,而名词是鉴赏系统的主要评价手段。总之,本文一方面科学地验证了评价系统在预告片体裁中的可行性,拓宽了其应用范围。另一方面,我们坚信通过不断的努力,未来的英汉对比研究将会更为深入,进而更好地从经济角度刺激观众的消费行为,从社会角度协调公民关于社会制度的价值观,从美学角度影响艺术爱好者的欣赏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