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侵蚀作用下剪力钉承载力退化数值模拟方法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xuan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桥梁可以充分利用钢梁和混凝土的性能,兼具钢和混凝土结构的优点,作为一种新的桥梁结构形式具有巨大应用前景。已有的应用经验表明,环境中的腐蚀介质侵入会引起组合结构耐久性退化,从而导致结构承载力降低。氯离子在混凝土中扩散会导致混凝土中的钢材表面脱钝,引起钢材锈蚀。对于组合结构而言,氯离子会引起剪力钉锈蚀,而对在役组合结构桥梁进行剪力钉锈蚀检测十分困难。因此,建立组合结构桥梁中剪力钉的锈蚀过程模拟方法,提供锈蚀作用下的时变剪力钉承载力曲线,对组合结构耐久性设计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将混凝土内的氯离子扩散与剪力钉锈蚀的电化学反应耦合分析,考虑骨料的影响,研究氯离子作用下的剪力钉锈蚀形态和承载力退化规律。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以氯离子与氢氧根比值作为脱钝阈值,建立氯离子扩散和钢材锈蚀的耦合分析方法。基于FICK第二定律和Butler–Volmer方程建立混凝土中物质传输和电化学反应的定量模拟方法。考虑混凝土初始PH值和氢氧根在电场作用下的迁移以反应实际锈蚀过程中钢筋表面的脱钝规律。通过设置规则骨料,研究骨料对混凝土中氯离子分布和钢筋脱钝的位置影响。参考暴露大气环境中的钢材锈蚀规律,引入微电池反应作为钢材锈蚀宏电池反应的补充,并通过氧气传输和消耗计算控制微电池反应的锈蚀速率。计算得到了混凝土内钢筋锈蚀形态和累计锈蚀量结果。2.采用氯离子扩散和钢材锈蚀的耦合计算方法,对钢-混凝土组合梁中的剪力钉锈蚀过程进行模拟。通过分析钢-混凝土组合梁结构特点,设定两种氯离子暴露面,并对混凝土区域投放随机圆形骨料,计算得到剪力钉的不均匀锈蚀形态。当混凝土底板为暴露面时,剪力钉锈蚀位置在整体上从根部向顶部,从面对暴露面向背部发展,表现为下深上浅,且截面近似为椭圆形。当混凝土顶板为暴露面时,剪力钉锈蚀位置在整体上从顶部像根部发展,钉头一定范围内锈蚀发展较慢,表现为上下浅,中间深,且截面为圆形。在局部范围内,由于骨料对氯离子扩散的阻碍作用,导致局部范围滞后达到脱钝阈值,形成了局部的不均匀锈蚀。3.通过设置纵向控制截面,以截面积等效的方法,对不均匀锈蚀的剪力钉简化处理。利用推出实验的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得到两种氯离子暴露面下的剪力钉在不同锈蚀时刻的力学性能,从而得到两种剪力钉随时间变化的力学性能退化曲线。
其他文献
由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侵染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导致的晚疫病是马铃薯种植过程中最具毁灭性的流行性病害,引起马铃薯茎叶死亡和块茎腐烂,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化学杀菌剂是防控马铃薯晚疫病的主要药剂,但是,大量多次使用化学农药,极易引起致病疫霉抗药性增强,也存在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隐患等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寻找环境友好的生物防治方法来控制
集光催化氧化技术和热催化氧化技术于一体的SDC-Trombe墙可同时实现室内采暖和空气净化,有效降低建筑能耗、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极具发展潜力。结构参数对SDC-Trombe墙的性能影响较大,但相关研究存在空白,这也是本文的主要目标。本文建立并验证了SDC-Trombe墙的二维数值模型,分析了结构参数(流道高度Hwall及宽度W、上下通风口高度与流道宽度的比值Δ、形状修正系数d、翅片间距S及高度Hf
并网逆变器是微电网、新能源发电和新型电力电子化电力系统等应用中的核心功率变换设备。电流控制内环(又名电流调节器)作为并网逆变器的核心控制环节,其带宽决定了并网电流的动态性能与稳态正弦度。目前并网逆变器电流调节器都采用同步坐标系下的比例-积分(PI)控制与静止坐标系下的比例-谐振(PR)控制,而这两种方法在数字控制实现中都存在带宽的限制。无差拍预测控制作为达到理论动态性能极限的电流调节器,虽在电机控
色满酮骨架是许多天然产物以及多种生物活性分子的核心结构,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在药物发现和设计过程中,色满酮骨架是活性先导化合物发现和合成中重要的砌块。开展色满酮衍生物的多样性合成研究,将有助于推动该类化合物在药物研发过程中的作用。目前已报道了多种手性催化体系,高效构建具有光学活性的色满酮衍生物。但是,已报道的方法主要集中在以色酮为原料或构建含单一(或两个)手性中心的色满酮衍生物,构建含三个(或三个
柔性传感器是智能可穿戴电子设备和物联网(Io T)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柔性压阻传感器,因具有响应时间快、成本低和耐用性高等优点,已成为当前传感器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但目前,柔性传感器在压力检测范围宽、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和制备简单等方面,相互制约,各种性能均优难以同时获得。柔性压阻传感器的性能可通过优化敏感元件的结构和选取合适的导电感应材料两方面来提高。为此,本文选择二维材料MXene(Ti3C2
随着加工系统自动化程度和复杂程度的不断提高,切削过程的在线监测技术成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保证。切削过程监测依赖于诸多切削条件,存在数据来源多、影响因素不确定的特征,仅通过单一的基于数控系统或传感器信号的监测技术难以实现不同切削条件下对切削过程的可靠监测,影响加工质量。数字孪生作为提高监测效能的重要工具,可将多源数据的集成监测与虚拟仿真分析相结合,为不同切削条件下切削过程的仿真监测提供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飞速发展,金属材料以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金属材料在生产和服役过程中因高温、高负荷、高压等外部环境的影响,容易在其表面或内部产生微小缺陷,如果不能及时地识别损伤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在重复加载的情况下使金属构件在运行时出现故障,会引发重大的安全事故,因此对金属材料的定期检测和评估显得尤为重要。激光超声成像技术作为无损检测领域常用技术之一,具备远距离、非接触、高精度和高空
齿轮传动系统是航空发动机的关键传动部件之一,保证其处于良好的润滑状态显得尤其重要。航空齿轮通常在高速、重载下运转,如果齿轮润滑设计有缺陷、不合理,不能形成可靠有效的油膜,不能隔绝齿轮表面的直接接触,会导致齿面磨损加剧,摩擦系数增大,将产生巨大的发热量,降低齿轮传动系统的传递效率,影响传动系统的平稳性,使系统发生失效。因此,开展航空齿轮弹流润滑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航空齿轮副啮合界面为研究对象,
添加稀土元素是提高AZ系镁合金力学性能的重要途径,但极易在合金凝固过程中形成高熔点粗大Al-RE金属间化合物相。如何调控这类Al-RE化合物相是镁合金领域的研究方向之一,本文以AZ80-Ce合金为试验基础合金,通过合金化的方法制备了不同La含量的AZ80-Ce-x La(x=0、0.5、1)合金。利用XRD、SEM、EDS、EPMA和TEM等表征手段研究了La添加对AZ80-Ce合金中第二相的影响
本课题来源于“面向协作机器人的双向驱动关节创新设计与柔顺控制方法研究”国家自然学科基金重大研究计划(92048201)。随着节约能源成为社会发展的主题之一,使得提高能源设备的转化效率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因此,机器人驱动系统朝着高速且高效的方向发展。虽然齿轮传动因其结构紧凑、速比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类传动系统中,但由于齿轮传动在高速传动时振动和噪音较大等特点限制了其在高速传动领域的应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