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新的教育教学改革方案旨在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精准发力,从而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这一改革无疑对高中物理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版)指出“应把物理课程中所形成的物理观念和科学思维用于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在解决问题中进一步提高探究能力、增强实践意识,养成科学态度,促进物理学科核心素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新的教育教学改革方案旨在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精准发力,从而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这一改革无疑对高中物理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版)指出“应把物理课程中所形成的物理观念和科学思维用于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在解决问题中进一步提高探究能力、增强实践意识,养成科学态度,促进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1]”物理实验作为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学习者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感受和体会实验过程,为学习物理理论知识提供基础,而电学实验作为高中生学习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不可忽略的难点,对学生思考维度的发散,实践能力的提升具有很大程度上的促进作用。尽管各校均在努力提升实验教学的硬件,教师在改善实验教学方法,实验评价机制也在逐步建立,但从学生学习电学实验的效果来看仍存在许多不足:操作不规范,自主分析实验误差的能力不强,不能将教材中常规实验迁移。基于此,本研究将文献法、问卷调查法、纸笔测试及口语报告法等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对学生电学实验学习困难及成因进行分析,并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理论基础,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了应对策略。本研究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首先对概念“高中生”、“电学实验”、“学习困难”进行了界定,然后就学生对电学实验的认知水平和学生学习的投入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利用纸笔测验和口语报告法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实验技能和解题思路方面进行了学情诊断。本研究表明电学实验知识和电学实验操作难是学生学习困难的客观因素,实验设备配备不足、实验教学课时紧张限制着学生学习电学实验,学生实验基础薄弱和学习动机不强是学习效果不佳的主要因素。教师教学流程化、知识化不利于学生实验能力的提升。针对高中生电学实验学习困难的成因,笔者提出了以下建议:在教师教学方面,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启动的不同智能,侧重不同类型的实验教学,丰富实验教学的内容;在学生学习方面,应立足于教材实验实现知识到能力的转化,注重顺向、逆向推理克服思维定势,研读物理学史,渗透物理实验思想和方法;在电学实验知识方面,将抽象知识形象化以降低学生思考的难度。本研究工作的意义在于从学生的学情着手,研究其参与电学实验的学习过程,最大限度地考量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如何解决问题,为教师在电学实验的教学方法选取,降低学生掌握电学实验的难度上提供一定的策略,力求突破电学实验学习的障碍和瓶颈,促进学生电学实验能力的提升。
其他文献
针对物理课程中的实验教学进行改革,是当前物理学科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而目前中学使用的物理教科书却是将近十年前的定版,教材中涉及的很多分组性实验和演示性实验已显陈旧,不能很好的契合当前科技发展水平需要的教学发展和近年来的不断更新的教学改革要求。有很多实验或者实例不能让学生对当时的物理情景产生清晰的认识,学生对实验过程以及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所展现的物理学原理也不能完全理解,甚
STEM教育最早起源于美国,倡导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的多学科融合,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符合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许多国家都把STEM教育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采用STEM教育引领人才培养和推动科技发展。我国当前采用的是分科教学,分科教学会使学生缺乏知识结构的整体性,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当前的教育教学格局下,很难开展完整意义的STEM
为了突出对学生数学思维和能力的考查,近年来的高考数学试题越来越贴近生活,注重数学的应用性。建立在实际背景下的数学试题对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但教学实践表明,在高三复习阶段,由于教学节奏紧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忽视对数学阅读的指导;学生在解决信息量较大的数学题时,表现出解题效率低,甚至畏惧解决此类题目的现象,学生的数学阅读现状不理想。为了帮助高三学生改善数学阅读现状,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
在数学学习中,我们所接触的那些数学概念或者原理都是从客观存在的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因此,在数学学习中,掌握好概括能力是学好数学的基础。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高中文科生在概括能力水平上普遍较薄弱,这不仅给数学教学带来巨大挑战,也为文科数学老师的教学管理工作増加了难度。本文通过对概括能力的研究,希望通过强化学生的概括能力来解决目前高中文科生数学学习的困难,也是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意义所在。在对概括能力的相关
初一是学生进入中学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小学生思维和中学生有很大差别,知识量和中学也差别显著。由于小学与中学课堂教学差异较大,数学课堂教学如果按照教材按部就班,那么有些同学就会跟不上甚至产生厌学的心态,影响数学的学习。由于数学能力是由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与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创造性、分析性、敏捷性所组成的开放性动态系统结构。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而转化又是思维的核心。因此,作为中学数学教师,应该找准中
2014年,我国提出要对小,初,高等学段的学生建构更适合我国情的学科核心素养体系,三年后教育部正式发布标准[1]。纵观21世纪以来我国的教改历程,双基、三维目标,核心素养的变化,无一不是我国积极进行基础教育改革的展现,既关注国内国际教育前沿发展,又关注本国学生基础教育发展的情况。核心素养是对三维目标的进一步深化,让教育目标不再局限于学生自身,而是要达到更高的层次,为社会和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面
复习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环节,能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和对已学知识巩固与提高。作业也一直被认为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伸,两者在教学功能上是相辅相成的,作业是复习的一种形式,复习是作业的功能体现。因此通过理论研究和实际教学结合总结出高中物理复习作业设计策略,旨在通过合理的复习作业帮助学生完成对课堂知识的巩固,构建物理知识体系,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从功能上来看复习作业的主要目的是对抗知识的遗忘,并结合教学的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物理课程注重发展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应对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能力的培养。我校为此在物理正课前设置了物理预习课,目的是为了通过预习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物理课堂的探究活动中,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和教师对预习课的重视程度较低,绝大多数物理教师在预习课后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新课教学,该模式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笔者针对我校物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地变革,传统的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素质的发展,所以教学方式逐渐的趋于多样化,本文主要从思维可视化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抽象的物理公式、定理或某些特定模块的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进行深入地思考与逻辑结构理解后,采用一系列的可视化教学手段将原本隐性的知识结构关联、思维路径以及思维逻辑外显,使物理知识与思维逻辑架构得到有效融合并应用于实际高中物理教学中,帮助学生提升兴趣的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已成为中学数学教学追求的重要目标,系统地培养中学生的数感能力,深化他们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给我们中学数学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课题。在中学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环节占比时间少,启发式教学环节匮乏,而高中三角函数包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和解题方法,如果仅通过“灌输式”学习,无法将启发式教学模式与高中数学有机的融合,对于学生综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