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针传感器的构建及其用于大鼠脑内信号分子的检测

来源 :湖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0745cn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传感技术是生物学与电子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随着这两种技术的不断融合发展,其产物生物传感器具有制备方便、操作简便、体型小、成本低、快速灵敏检测标志物等众多优点,为基础医学研究及临床诊断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检测方式,引起了医学界的高度重视。纳米材料因其具有优越的电化学性能、尺寸极小却具有大的比表面积以及较多的表面活性位点等特点被广泛的用于生物传感器的研制并制备出新型纳米生物传感器,这些纳米生物传感器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种生物分子检测、疾病诊断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实现活体内生物分子的高灵敏、无创检测一直是众多研究者不断努力的方向,但是目前大部分的传感器由于体积较大在实施活体检测过程中对肌体损伤较大。医用不锈钢针灸针具备有体积小、坚韧、无毒,且其细长的尖端易于刺入活体对机体造成的损伤小等特点,将针灸针作为电极基底结合纳米材料功能化可制备一种新型微针传感器,相信这种微针传感器将会在活体内生物分子的实时检测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构建了金纳米管和碳纳米管功能化的电化学微针生物传感器,实现了对大鼠脑蓝斑核区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变化的高灵敏度检测。选用传统针灸针作为微针传感基底,通过一系列化学合成法将金纳米管(AuNTs)和聚多巴胺(PDA)沉积在电极表面,然后运用电化学沉积的方法在针灸针的基底上修饰多壁碳纳米管(CNTs)构建纳米微针传感器,应用该微针传感器实施对大脑蓝斑核区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进行实时的电流检测。本课题具体研究内容主要为以下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微针传感器的构建及其对去甲肾上腺素和pH的检测去甲肾上腺素作为体内重要的神经递质,其含量的变化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当体内去甲肾上腺素含量代谢紊乱时会导致体内内分泌系统紊乱和神经组织退化性疾病等各种疾病的发生,因此准确且快速地检测活体内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变化对于阐明其在细胞生理学中的作用机制和进一步探索在临床应用中都具有重要意义。体内氢离子浓度能及时反映酸碱度的变化,酸碱紊乱会导致许多心血管、神经系统性疾病的发生,因此实时监测机体酸碱中毒的病理过程具有非常重要意义。本研究制备的PDA/CNTs/AuNTs功能化的微针传感器将为去甲肾上腺素代谢紊乱导致的相关疾病以及活体pH变化的检测与诊断提供一种新方法。该方法以传统不锈钢针作为电极基底,使用一系列化学合成的方法先将金纳米管以及聚多巴胺沉积在电极表面,然后通过电化学沉积的方法对针体的传感部位分别进行多壁碳纳米管的电化学修饰,构建PDA/CNTs/AuNTs功能化的微针传感器,用扫描电镜图像对电极表面形貌进行一系列表征,以及采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CV)考察每一步修饰后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PDA/CNTs/AuNTs功能化的针灸传感针与裸电极或者CNTs,AuNTs单一组分修饰的电极相比,对去甲肾上腺素催化氧化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这是金纳米管和多壁碳纳米管叠加作用的结果。同时,该纳米传感针对去甲肾上腺素的检测有着良好的选择性与稳定性。将制备好的PDA/CNTs/AuNTs微针对不同浓度去甲肾上腺素溶液定量分析,在0.5~50μmol/L的范围内,去甲肾上腺素的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计算出检出限为0.25μmol/L,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氢离子浓度变化反映体内酸碱度的变化,基于聚多巴胺材料对氢离子具有良好的响应,本实验还考察了该电极对于溶液中氢离子的响应。采用不同pH值的磷酸盐缓冲液及血清溶液进行开路电位的检测,在pH值为3~9的范围内,随着溶液pH值的增加,相应的开路电位呈现负向增加,二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并显示了该传感针对pH能斯特响应为50.7 mV/pH,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进一步采用开路电位-时间实时检测的方法考察该电极对氢离子变化的实时响应,随着溶液pH逐渐减小,电位逐渐增高,与开路电位结果一致。第二部分:微针传感器在体实时监测脑蓝斑核去甲肾上腺素变化蓝斑核是体内中枢神经系统中最重要的产生肾上腺素的系统,而蓝斑核-去甲肾上腺素系统通过发送弥散投射支配着人体的多项生理功能(比如学习和记忆,压力反应,心肌调控等),如果体内去甲肾上腺素代谢异常,会出现一系列病理情况,因此在活体内实时监测蓝斑核区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是非常有意义的。本研究制备了一种能够直接用于检测活体蓝斑核内去甲肾上腺素变化的微针传感器,将在临床医学的实际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本实验首先对大鼠进行腹腔麻醉,然后使用脑立体定位仪准确定位鼠脑蓝斑核,然后将制备好的PDA/CNTs/AuNTs微针传感器插入到蓝斑核区,在高钾溶液刺激下,能实时监测大鼠蓝斑核内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育亨宾以及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异丙肾上腺素对蓝斑核去甲肾上腺素分泌的影响。通过观察到响应的电流电压变化从而检测蓝斑核内去甲肾上腺素的改变。这一个实验证明了该PDA/CNTs/AuNTs微针电极可以实现活体实时检测去甲肾上腺素的变化。
其他文献
儿童不仅有丰富的个人想象力和集体创造力,而且有很强的实践活动和动手操作能力。但是音乐很抽象,孩子还没有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以孩子学习音乐相对比较困
目的探讨经肾活检证实的2型糖尿病患者(T2DM)中非糖尿病肾病患者(NDRD)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肾内科行肾活检的2型糖尿病患者,结合排除标准,共选择42例患者进行统计分析。收集患者的相关临床、实验室和组织学病理资料。首先依据肾脏病理结果分为三组,I组糖尿病肾病组(DN组,n=21例);II组非糖尿病肾病组(NDRD组,n=10例);III组伴
在交替传译中,口译笔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效的口译笔记可以帮助译员减轻记忆负担、理顺话语逻辑、输出流畅的译语。但低效的口译笔记会影响译语的流畅度、完整性和逻辑结构。因此,如何提高交传笔记的有效性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探讨的问题。本文以小泉进次郎的演讲模拟会议为例,分析了在日汉交传中高效的笔记和低效的笔记都有什么样的表现,对口译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笔者首先对相关文献进行了归纳和总结,确立
研究目的建立肝阳上亢型高血压认知功能障碍的大鼠模型,研究天麻钩藤颗粒对模型大鼠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甲基乙二醛(MG)和海马神经元的影响,以探究天麻钩藤颗粒防治肝阳上亢型高血压认知功能改变的可能作用机制。研究方法选用32只8周龄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s)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中药组和西药组,每组各8只;另外选用6只8周龄的SD作为空白组。对模型组、中药组和西药组大鼠进行造模,
隧道施工由于隐蔽性和未知因素多的施工及结构特性,而使得作业环境风险性大,施工条件极为恶劣。然而在我国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大背景与快节奏下,隧道的修建与施工难以避免的越来越多。受隧道施工过程中独特的因素影响,为保障施工安全,隧道的超前地质预报在隧道施工中就显得不可或缺。在隧道或采矿等地下洞室施工过程中,隐伏岩溶及其所造成的突泥涌水问题也日益突出。从2010年底通车的宜万铁路的马鹿箐隧道、野三关隧道到2
可穿戴电子产品不断扩大的趋势已经达到了柔性透明的时代,这提供了更好的便利性和观赏性,可能会产生新兴技术,如不易察觉的电子产品、智能窗、电子皮肤和符合形状的电子设备。柔性的透明能量存储器件是实现这种小型设备的重要支撑。超级电容器因其较短的充放电时间、高功率密度和长循环寿命,受到人们的青睐。本论文采用低成本水热合成法构筑了形貌各异的纳米材料,测试其电容器的各项性能。本论文主要创新点如下:(1)利用简单
目的本研究拟探讨七氟烷吸入麻醉与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TIVA)两种不同的麻醉方法对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行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CPB下行心脏手术的患者50例,年龄≥40岁,ASA分级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宫颈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经成为威胁妇女生命的社会问题。DNA倍体分析技术是近年来应用到细胞病理学自动阅片技术。有效的将病理学专家的诊断经验与计算机的精确计算和快速处理能力结合起来,实现对宫颈细胞图像的识别和诊断。该技术首先采集人体细胞标本,并对细胞DNA染色,然后将细胞置于显微镜下,通过高分辨率相机拍摄得到细胞核图片。采用模型训练方法,将细胞核图像进行分类并识别各类细胞核,
紫黑翼蚌(potamilus alatus)是养殖紫黑珍珠的优良品种,其钩介幼虫变态发育研究和稚蚌培育技术将直接影响是紫黑翼蚌产量。本文先对紫黑翼蚌寄主鱼开展了营养强化试验,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对钩介幼虫的寄生和非寄生变态发育研究,对比存活率、变态率和体外培养所添加的血浆的营养成分,筛选紫黑翼蚌变态发育的制约因子。并对影响稚蚌存活与生长的开口饵料、底质和培育密度进行了筛选。1.通过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比例
格雷厄姆·斯威夫特是当代英国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对历史的关注是其小说最明显的特征,1983年出版的《水之乡》是一部典型的“历史编纂元小说”。因此,国内对该小说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历史层面。事实上,《水之乡》与斯威夫特其他小说一样,都关注了男性的生存困境,而国内外学界对此类问题关注甚少。本论文拟从康奈尔男性气质理论入手,对《水之乡》中男性气质类型进行分析。文章认为小说中的三位男性人物托马斯、汤姆、迪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