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别探讨脑动静脉畸形(brain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BAVM)出血的风险因素和BAVM伴发动脉瘤出血风险因素及介入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BAVM患者,其中包括42例脑动静脉畸形伴发动脉瘤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采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脑动静脉畸形伴发动脉瘤患者根据术中造影结果,分析AVM血管构筑学特点,制定相应治疗方案。介入治疗术后3个月到1年分别复查DSA,明确病灶有无复发。[结果]对105例BAVM患者的单因素分析表明,造成BAVM破裂出血的因素有病灶的位置和大小、供血动脉类型和数目、引流静脉类型、数目和形态及有无合并动静脉瘘和动脉瘤。多因素Logisitic分析发现病灶位置和大小、供血动脉类型和数目、引流静脉的数目和类型以及合并动静脉瘘和动脉瘤为出血的风险因素,而引流静脉扩张可能是保护因素。42例BAVM伴发动脉瘤患者经统计学分析发现病灶位于幕下、畸形团大小<3cm、深静脉引流、Spetzler-Martin分级Ⅲ-Ⅳ以及Redekop分型Ⅰ和Ⅱa型动脉瘤是出血的风险因素。38例患者行介入术后并经康复治疗后格拉斯哥结果(Glasgow outcome score,GOS)评分>4分,1例患者视力受损,2例患者有不同程度肢体功能障碍,1例死亡。所有随访患者予以复查DSA,AVM均未复发且动脉瘤栓塞良好。[结论]临床上对BAVM病灶位于幕下或大脑深部、畸形团<3cm、单支静脉引流、合并动静脉瘘和动脉瘤、单纯穿支动脉供血及多支供血动脉的BAVM患者应尽早处理,以降低出血造成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合并动脉瘤的BAVM更易出血。Ⅰ、Ⅱa型动脉瘤更易出血,但Ⅱb及Ⅲ型也易出血,出血后果严重。应该摒弃Ⅱb型和Ⅲ型动脉可观察或治疗后可缩小的观点,对低破裂出血风险的动脉瘤采取积极的治疗策略,克服治疗难度的权重应明显大于治疗可能产生的并发症的考虑,以争取解除BAVM合并动脉瘤高出血率的重大威胁。在BAVM合并动脉瘤介入治疗方法的选择上,出血患者应优先处理出血病灶;未出血患者,Ⅰ型和Ⅱa型动脉瘤可同畸形血管团一并栓塞,对直径较小供血动脉或穿支动脉动脉瘤应优先治疗,Ⅱb型和Ⅲ型动脉瘤可在畸形血管团完全栓塞后再处理。通过术前造影明确血管构筑学特点以及潜在的出血风险因素并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有助于提高介入栓塞治疗BAVM合并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