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语篇在后现代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语篇的身份建构研究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批评性语篇分析学家的重视。本文以《人民日报》1954、1968和2005年的元旦社论为分析文本,通过对比分析,从历时的角度探讨编辑部身份的变迁,并且进一步揭示社会变迁与话语及身份建构之间的的关系。本文依据身份理论、语篇的建构功能以及话语与社会变迁的关系理论,通过人称代词分析法、情态法以及宏观结构分析法对三篇元旦社论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发现,1)在人称代词方面,人称代词“我们”的指代范畴已从“exclusive we”改变为“inclusive we”;2)在情态方面,一方面,每一千字中,关系型情态动词总数所占比重已趋于下降。另一方面,“必须”、“应该”、“要”以及“可以”这四个关系型情态动词出现的次数已减少,并且中、高等级的情态动词出现的频率降低,低等级的情态动词被越来越多的使用;3)在宏观结构方面,元旦社论在篇幅、开头结尾、题材内容以及行文风格上都做了调整和改变,话语功能从政治话语转变为节庆话语。通过对比三篇社论在语言选择方面的区别,本文分析得出编辑部的权威性减弱,与公众之间的权势关系趋于缓和或弱化。元旦社论话语功能不再是政治宣传或政策指导,而是节庆祝贺展望未来。在此基础上,本文总结得出从1954到1968,再到2005年,编辑部的身份已从中央代言人变为了单纯的报社编辑部。接着,本文对三篇社论的社会历史背景进行了分析,以期探讨引起编辑部身份变迁的原因。分析发现,随着社会的发展,编辑部根据传播对象和传播方式的改变适时对自己的身份进行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