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根对黑土区水土保持植被土壤抗侵蚀能力的影响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stoneinhi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黑土区不同的水土保持植被的细根及其林下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根钻取根和Win RHIZO Pro LA2004根系分析系统测定并计算了细根的根重密度、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采用静水崩解法和原状土冲刷水槽法,研究了土壤的抗蚀性和抗冲性;通过室内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分析法,研究了影响土壤抗侵蚀性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全面系统分析了土壤抗蚀性、抗冲性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并采用指标体系评价法综合评价了土壤抗侵蚀性能。主要结论如下:(1)所研究的6种水土保持植被中0~1 mm径级根系是细根的主体,并且0~1 mm径级的细根主要分布于表层土壤;5种乔木植被1~2 mm径级细根的根重密度(RWD)、根长密度(RLD)和根表面积密度(RSD)均显著大于草地植被(P<0.05),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下层土壤中。总体上来说,阔叶人工林和针阔人工混交林具有较大RWD、RLD和RSD。(2)植被恢复显著提高了黑土的抗蚀性和抗冲性(P<0.05),乔木植被对黑土抗蚀性的影响程度显著大于草地植被(P<0.05),阔叶人工林和针阔混交林对黑土抗冲性的影响程度最大,针叶人工林的影响程度最小;土壤的抗蚀性和抗冲性是动态变化的,随着时间的积累,土壤的抗蚀性先快速降低然后减缓最后趋于稳定,而抗冲性逐渐增大。(3)相关分析表明,细根可以提高黑土的抗蚀性和抗冲性,并且以0~1mm径级的细根的贡献大于1~2 mm径级的细根,在细根特征参数中,RLD对土壤抗蚀性的贡献大于其他根系特征参数。且在所研究的6种水土保持植被中,水曲柳人工林和水落人工混交林细根特征对黑土的抗蚀性和抗冲性的影响程度均较大,而水樟人工混交林的细根特征只对土壤抗冲性的影响程度较大。(4)水土保持植被的细根通过增加黑土有机质,促进<1 mm小粒径的水稳性团聚体向>2 mm大粒径的水稳性团聚体团聚,同时还可以促进<0.02 mm小粒径的微团聚体向0.25~0.05 mm大粒径的微团聚体团聚,增加了水稳性团聚体的总量,改善了水稳性团聚体和微团聚体的组成结构,提高大团聚体和微团聚体的稳定性,塑造了稳定的土壤结构体,进而增强了黑土的抗蚀性和抗冲性。(5)多指标综合评价表明,所研究的水土保持植被均显著提高了黑土的抗侵蚀能力(P<0.05),以水曲柳人工林、水落人工混交林、和水樟人工混交林的影响程度最大,且乔木植被对下层土壤的影响程度显著大于草地植被。由此可以认为,乔木植被对黑土的抗侵蚀能力的影响深度显著大于草地植被(P<0.05),水曲柳人工林、水落人工混交林和水樟人工混交林是黑土区高效的水土保持植被类型,阔叶人工林和针阔混交林恢复模式在以后的植被恢复建设中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其他文献
植被固土护坡效应主要表现在水文效应和力学效应两方面。其中水文效应包括植物茎干枝叶的降雨截留作用和削弱雨滴溅蚀作用,植物茎干枝叶及其腐殖质抑制地表径流作用;力学效应
大白菜源自北方,喜凉爽气候,对气象因素极为敏感,在正常的秋季栽培条件下,气象因素与大白菜生物学特征基本符合,一般都在秋季进行大面积栽培.春季播种的大白菜由于对温度条件
指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之一。由于产品品种范围的不断扩大,特别是对内、对外贸易量的迅速增长,使产品质量问题越来越突出。产品的质
2008年踏着轻快的步子如期而至,今年北京将举办第 29界奥林匹克运动会,这个让 13亿中国人民盼望已久的梦想终于实现,这一年对于广大的速录人来说,也将是一个崭新辉煌的开始,“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相信在这新的一年里,速录行业也将随着祖国的发展强盛而逐步成长。  我从 2005年开始学习亚伟中文速录技能,到现在进入速记工作岗位,与亚伟中文速录结缘已经两年多了,速录职业给我带来了很多的欢乐。在学
背景卒中是我国的首位致死类疾病,而缺血性卒中作为卒中的主要类型,是神经科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因其较高的发病率及致残致死率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尽早地识别诊断缺血性卒中及判断其预后非常重要。作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Apelin-13及其受体APJ组成的Apelin-13/APJ信号通路与缺血性卒中相关,对缺血性卒中发生发展的多种生理病理过程起调节作用,同时在促进缺血性卒中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科研单位面临着转轨变型的重大改革,即大多数科研单位将面向市场,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的法人,从以往的科研型向科研、生产、经
本文对淀粉在反刍动物瘤胃和小肠的消化进行了综述,通过讨论淀粉在瘤胃和小肠消化的限制因素,探讨提高反刍动物淀粉利用效率的综合调控措施,作者认为需精确调控淀粉在反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