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转基因作物的生态安全性倍受关注。水稻作为人类主要口粮之一,有关转基因水稻的生态安全性研究显得尤为必要。因此,在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生产前,进行系统、科学的生态安全性评价刻不容缓。本论文以不同转Bt基因抗虫水稻品系及转基因抗矮缩病毒水稻品系为材料,通过室内和田间实验,系统评价了转基因抗虫、抗病毒水稻对非靶标生物的生态安全影响。结果如下: 1 Bt抗虫水稻品系对褐飞虱取食与产卵行为的影响 比较测定褐飞虱对Bt粳稻纯合品系(KMD1和KMD2)与对照秀水11、Bt籼稻纯合品系TT9-3和TT9-4与对照IR72、B1和B6与对照嘉早935及转SCK基因杂交稻恢复系MSA与对照明恢86的取食和产卵行为。结果表明,在选择性条件下,褐飞虱于稻株上的着虫比率在各Bt抗虫水稻与其相应对照水稻间均无显著差异。褐飞虱对不同Bt抗虫水稻的取食刺痕数,选择性条件下因供试品系不同,而表现出一定差异性,但大多与相应的对照水稻无显著差异。非选择条件下,各Bt抗虫水稻与其相应对照水稻间,取食刺痕无显著差异。对各Bt抗虫水稻的产卵选择率也基本无明显差异。取食不同Bt抗虫水稻品系24 h后,褐飞虱分泌的蜜露量均较各自对照水稻上取食24 h后分泌的量显著为少。 2 外源抗虫基因对水稻挥发物组分的影响 通过固相微萃取(SPME)法收集了不同Bt抗虫水稻分蘖期的顶部空间挥发物,经气质联谱(GC-MS)对各水稻品系的挥发组份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Bt粳稻品系(KMD1和KMD2)及其对照秀水11的挥发物均由24种不同的有机化合物组成,除有4种挥发物组份的相对含量在转基因水稻品系和对照水稻间有一定的差异外,其它各组份的相对含量3种水稻间均无显著差异;Bt籼稻品系(TT9-3和-TT9-4)及其对照IR72的挥发物组份均有25种,各组份的相对含量在3种水稻间基本均无显著差异。同样,B1、B6及其对照嘉早935的挥发物图谱基本一致,可见,外源抗虫基因基本没有对水稻的挥发物产生明显的影响。 3 Bt抗虫水稻田间对飞虱、叶蝉种群的影响 于浙江省3个不同的实验地点,就Bt粳稻品系KMD1及Bt籼稻品系TT9-3在田间对其非靶标害虫飞虱和叶蝉种群动态的影响,以不同的取样方法分别作了连续2年的田间监测。以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