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旅游业具有自身的特点,其发展与政府作为密切相关。本文作为专业学位为对策性研究,将现状评估,问题及原因分析置于对策探析之中。论文基于政府及公共政策的视角,探讨旅游资源丰富的欠发达地区地方政府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的具体对策,主要又是产业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行业监管及公共产品供给。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传统的旅游产业要素进一步扩展,各要素相互交织形成了一个紧密的旅游产业链。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将形成世界第一大国内旅游市场和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市场,旅游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将超过5%,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韶关旅游资源丰富,但韶关的旅游市场经过30多年发展,仍然高度集中在传统的观光市场,而且客源地集中在珠三角区域市场,资源利用率低,没有形成全市一盘棋的整体发展思路,由于规划布局不完整,基础设施不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省外吸引力十分有限。传统观光市场消费低、重游率低,直接导致了韶关旅游业的规模小。同时作为生态屏障,韶关地区被定位为限制甚至禁止开发的生态功能区,因此,发展旅游产业就成了韶关未来转型发展的关键和必然选择,也是韶关主动融入珠三角的重要抓手和关键路径,本文从国内旅游业发展的趋势与政府对旅游业发展的管理对策分析入手,从政府行政管理、监督管理和政策制定等方面,运用公共管理、公共选择理论,分析政府在加快旅游业发展方面的职能和运作手段,并对照韶关市在加快旅游业发展中的现状和问题,找出其中的密切关联性。分别从规划对策、基础设施对策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对策三个主要方面并借鉴国内外政府加快旅游业发展的经验和启示,从公共管理的角度,分析政府在处于发展阶段的旅游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并为韶关市加快推进旅游业发展提出目标、建议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