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热冬冷地区建筑热桥传热分析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8次 | 上传用户:whzj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夏热冬冷地区,常见的保温类型有外保温、内保温和自保温三种。热桥形式多种多样,且热桥的存在,增加了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量。而准确计算通过热桥部位的传热量,是定量评价建筑能耗水平的基础。夏热冬冷地区对热桥的研究多局限于一维传热法,即用面积加权法考虑热桥的影响。但随着节能工作的推进,越来越多的高性能高温隔热材料得到应用,热桥的二维、三维影响愈加凸显。因此,应该重视热桥传热的研究。热桥种类繁多而且与各地气候条件密切相关。本文结合武汉地区冬季的气候条件,选取有代表性的外墙热桥类型(中柱热桥、梁热桥)进行研究,并分为3种保温形式:外保温、自保温和自保温。将墙体总热流量、热桥附加热流量、热桥附加热流量占总热流量的比例、热桥影响区域、热桥影响区域内热损程度这几个关键指标作为衡量热桥传热的标准。用ANSYS分析不同模型的传热情况。根据温度场、热流密度场的特点,得出热桥影响区域,对热流密度进行积分求得热桥附加热流量和热桥影响区域内的热损程度。本文进行了两方面的比较:一是定量地比较了同种热桥在外保温、内保温和自保温三种形式下传热的区别。结果表明:对于中柱热桥,外保温的效果最好,使用了高性能B05加气混凝土砌块的自保温次之,内保温最差,但热桥影响区域最小。而对于梁热桥,采用外保温可以有效阻断热桥的产生。二是同种热桥形式同种保温形式下参数变化对传热桥热的影响,选取了不同保温层厚度、不同保温材料、不同柱宽、柱高(或梁高)以及不同砌块类型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对热桥传热影响最大的是保温层的厚度改变以及保温材料的使用。其中,外保温体系对减小热桥影响作用显著。内保温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由于保温的不连续,热桥附加热流量过大,这一缺陷可以通过保温层向内侧延伸得到改善。自保温体系存在的问题是由于热桥影响区域内热损程度过大,如果对保温层两边进行延伸200mm,即可有效阻断热桥。通过以上研究对节能设计提供理论基础,根据热桥影响区域的大小以及热损程度对构造加以改进。
其他文献
本文总结了现今的国内的施工图审查制度和审查现状,并介绍了国外的施工图审查的现状,经过对比研究,说明了施工图审查制度的必要性。总结了当前我国施工图审查中人工审查方式
研究表明,支撑过早屈曲会使得承载力迅速下降。为了改善支撑的屈曲性能,使得在地震作用时,支撑不发生侧向屈曲,相对于传统中心支撑框架提出了一种新的可以避免支撑屈曲的体系,称为
荷载作用下或服役期间混凝土渗透性能的监测与把握对建筑物耐久性的评价、寿命的估计乃至耐久性的设计都非常重要。然而,现有很多规范对混凝土渗透性能预测与估计多停留于实验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的进一步开发,大城市轨道交通路网的规划和建设中,新建地铁穿越既有地铁隧道和车站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其近距施工时相互影响非常复杂。如何把这些影响降到最
由于砷污染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世界各国对砷污染及其健康问题已给予广泛关注。土壤砷污染是环境保护领域中普遍关注的问题。植物修复技术是一种主要用于清除土壤重金属污染
在实际工程中,当荷载偏离钢梁截面的剪力中心,钢梁会因为偏心受力而承受弯扭联合作用。这样的受力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构件的承载能力以及变形特点,而现有设计规范却鲜有
预制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体系经历了从预制部品到预制墙板、楼板再到预制主体结构三个阶段的发展。“混凝土框架外挂轻质泡沫混凝土墙板振动台试验研究”是现阶段我国预制装
格构轻钢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轻钢龙骨体系,以其自重轻、可高度工业化、工期短、湿作业少、抗震性好、造价低、绿色环保可回收等优点,而越来越多为人所知,并被推广应用于
随着列车运行提速,铁路轨道、路堤和沿线地基中产生的振动也随之增大,从而产生了许多新的岩土工程问题:包括软土地基上高速列车运行时轨道地基共振引起的稳定性问题、轨道路基在
土石混合体一般是由作为骨料的砾石或卵石与作为填充料的粘土或砂土组成,是介于土体与岩体之间非均质的、不连续的特殊地质体,一般发育在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中,主要由残坡积物、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