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夏热冬冷地区,常见的保温类型有外保温、内保温和自保温三种。热桥形式多种多样,且热桥的存在,增加了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量。而准确计算通过热桥部位的传热量,是定量评价建筑能耗水平的基础。夏热冬冷地区对热桥的研究多局限于一维传热法,即用面积加权法考虑热桥的影响。但随着节能工作的推进,越来越多的高性能高温隔热材料得到应用,热桥的二维、三维影响愈加凸显。因此,应该重视热桥传热的研究。热桥种类繁多而且与各地气候条件密切相关。本文结合武汉地区冬季的气候条件,选取有代表性的外墙热桥类型(中柱热桥、梁热桥)进行研究,并分为3种保温形式:外保温、自保温和自保温。将墙体总热流量、热桥附加热流量、热桥附加热流量占总热流量的比例、热桥影响区域、热桥影响区域内热损程度这几个关键指标作为衡量热桥传热的标准。用ANSYS分析不同模型的传热情况。根据温度场、热流密度场的特点,得出热桥影响区域,对热流密度进行积分求得热桥附加热流量和热桥影响区域内的热损程度。本文进行了两方面的比较:一是定量地比较了同种热桥在外保温、内保温和自保温三种形式下传热的区别。结果表明:对于中柱热桥,外保温的效果最好,使用了高性能B05加气混凝土砌块的自保温次之,内保温最差,但热桥影响区域最小。而对于梁热桥,采用外保温可以有效阻断热桥的产生。二是同种热桥形式同种保温形式下参数变化对传热桥热的影响,选取了不同保温层厚度、不同保温材料、不同柱宽、柱高(或梁高)以及不同砌块类型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对热桥传热影响最大的是保温层的厚度改变以及保温材料的使用。其中,外保温体系对减小热桥影响作用显著。内保温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由于保温的不连续,热桥附加热流量过大,这一缺陷可以通过保温层向内侧延伸得到改善。自保温体系存在的问题是由于热桥影响区域内热损程度过大,如果对保温层两边进行延伸200mm,即可有效阻断热桥。通过以上研究对节能设计提供理论基础,根据热桥影响区域的大小以及热损程度对构造加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