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性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内在逻辑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dy_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世界上没有穷尽一切的终极真理,如果一种理论不允许发展,不能去发展,那它只能是迷信。马克思主义是科学,而不是教条,实践性是它区别与其他学说的最显著特性,实践的发展是客观的,无限的,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是永恒的,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要发展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对马克思主义有所突破,有所突破并不是背离,符合历史发展进程的突破是马克思主义的否定之否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就是中国马克思主义不断突破、丰富、发展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开始指导中国的实践,经历了将近漫长的时期,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和所要解决的历史任务的不同,有的结论在当时是正确的,而在现当代中国的历史条件下却过时了,不适用了,这时只有突破并发展它才能真正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本文的研究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科学地认识马克思主义,论证了马克思主义能不能被突破,哪些层次的马克思主义可以被突破,那些不能。第二部分研究了中国革命道路上理论和实践的突破,中国革命的实践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有新的突破,在突破了的新理论指导下,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第三部分研究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理论和实践的突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有新的突破,在突破了的新理论指导下,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第四部分总结了中国马克主义发展的规律,论证了突破必须遵循的原则,并指出继续突破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繁荣的必由之路。本文的结论: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突破马克思主义,突破不是简单地否定和抛弃,而是更高层次地坚持和发展,突破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基于实践的需要,接受实践的检验,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的突破,就没有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坚持、突破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三位一体的统一。
其他文献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力度不断加大,能力不断增强,然而我们却面临着一个残酷的事实,这就是人类无时无刻不在遭受着传染病的侵袭。近30年来全世界出现了40多
公共文化资源作为是一种特殊文化资源,蕴藏在历史文化传统之中,存在于社会文化现状之中,贯穿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我省是文化资源大省,文化资源种类繁多,发展势头良好,充分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经济社会迅速发展,进入全国经济大省行列,从整体上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但是,与东部发达省份相比依然存在较大的差距。现今的经济竞争实质上是人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