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铁改性石英砂制备工艺条件的最优化研究

来源 :广东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sda_xiang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水厂普通石英砂滤料为原材料,FeCl3为改性剂,表面负载量、附着强度和静态吸附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连续性试验等方法,获得制备氧化铁改性石英砂(Iron Oxide Coated Sand,IOCS)的最优化方案:不搅拌条件下110℃烘干,煅烧时间t≥3h,煅烧温度T≈300℃, FeCl3与RQS的投加比C=0.17mL/g RQS, NaOH与RQS的投加比C1=0.3 mL/g RQS.与低温碱性沉积法(T<110℃)制得的IOCS-0相比,将IOCS-0经高温煅烧(T≈300℃左右)后,所制得的新型IOCS-1负载量提高3-5倍,脱附率降低90%以上。采用纳米材料(如纳米SiO2、纳米Fe2O3)或孔隙率极高的活性炭代替普通的FeCl3改性剂制备纳米改性石英砂。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超声波分散的SiO2改性剂并采用高温条件制备,有助于纳米SiO2包覆在石英砂上;纳米Fe2O3改性石英砂nano-IOCS宜采用持续搅拌条件下的水浴加热,先投加溶解剂HCl后再投加沉淀剂NaOH的方法所制得的双层D-nano-IOCS(以IOCS为载体)对有机物的吸附去除效果明显,去除率达35.45%;单层纳米SiO2改性石英砂(Single nano SiO2 Coated Sand, S-nano-SICS)和单层S-nano-IOCS(以RQS为载体)、双层D-nano-SICS(以IOCS为载体),腐植酸原水经震荡吸附后UV254不减反增,去除率均为负值。SEM扫描电镜照片和X射线能谱分析检测(EDS)结果显示:IOCS滤料表面包覆物的主要成分是:Fe304(磁铁矿)与α-FeOOH(针铁矿),IOCS-0和IOCS-1表面主要是α-Fe2O3(赤铁矿),nano-IOCS表面主要是氧化高铁FeO3。α-FeOOH(针铁矿)在IOCS表面的负载量直接影响改性剂在IOCS表面的附着强度。通过分析SEM照片、BET比表面积结果以及纳米改性试验结果,得出:改变煅烧温度T,能获取与待吸附去除污染颗粒尺寸大小相同孔隙的IOCS(孔径约为5~40μm),以尿素作沉淀剂时,获得的N-nano-IOCS(孔径约为30~70μm)孔隙较大,采用纳米Fe203改性剂时,能获得纳米级孔隙的nano-IOCS (孔径约0.2~1μm)。在新型给水处理工艺小试试验装置中,对附着情况最理想的普通IOCS进行动态过滤试验,探讨最优化制备条件下制得的IOCS的过滤性能及反冲洗再生能力。动态过滤试验结果表明:IOCS与活性炭+IOCS滤料滤柱,比RQS滤料滤柱去除浊度的能力平均高1~2NTU,平均去除UV254多0.1~2cm-1。通过气水反冲洗,在令无机高岭土原水过滤周期结束后,各滤柱滤料截污能力能完全回复到滤料原始状态。采用气水反冲与NaOH助脱剂组合试验的反冲洗方法,可以更有效地再生IOCS滤料,其次是水反冲与NaOH助脱剂组合的方法。
其他文献
随着国家颁布禁止使用粘土砖的政策,混凝土空心砌块成为主导墙体材料之一,得到了广泛应用。混凝土空心砌块砌体结构不断向中层、高层发展。本文提出的新型混凝土横孔空心砌块
近年来,群桩因其自身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可液化场地桥梁工程建设中,但其抗震问题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而我国规范对于可液化场地桥梁桩基抗震问题仅有若干定性的规定,这严重
无比轻钢龙骨体系是一种新型的轻钢结构体系,其源于加拿大,具有质量轻、空间布置灵活、可标准化生产、建设周期短、抗震性能好、节能环保等优点,在我国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对
高层建筑梁式转换结构是一种刚度分布不规则的复杂空间结构;转换形式的多样性,使得转换梁表现出各不相同的受力特点。因此,对高层建筑梁式转换结构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从而
异形柱框-剪结构具有节省空间的优点,可广泛应用于小高层住宅建筑,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由于异形柱适用的结构高度较小,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在原有混凝土异形柱框-剪结构中加入
滑坡是我国三峡库区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滑坡治理的方法较多,抗滑桩是使用最普遍的一种支挡结构,它依靠稳定岩层提供抗力,支挡滑坡作用在桩上的推力,又称为“被动桩”。由于对岩体段岩体的力学及变形参数估算不准、抗滑桩与岩体的相互作用认识不清,导致设计时桩顶位移过大,桩身内力变化规律及桩侧岩体承载力估算与实际相差较远。为了避免这些误差,本文提出了一套合理估算桩周岩体力学和变形参数的方法,揭示桩岩相互作用规律
管桩是应用比较广泛的桩基础形式之一,其优点众多然而问题也是存在的,其中以水平向承载力偏低的问题较为突出。现阶段研究管桩竖向承载力的文献居多,而分析水平向承载力及其
基础隔震技术是一种有效的被动控制减震技术。它通过在上部结构和基础之间设置水平刚度较小的隔震层,延长结构的自振周期,使结构避开地震的卓越周期,达到减小结构地震反应的
由于目前对再生混凝土框架柱抗震性能的研究不充分,进行了7个再生混凝土柱和2个普通混凝土柱的低周反复荷载对比试验研究,分析了再生混凝土试件与普通混凝土试件的破坏形态、
由于外形美观,截面的几何特性好,钢管桁架结构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应用日益广泛。随着结构跨度的增大,其整体稳定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如何简便、准确地确定钢管桁架整体稳定承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