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镇化是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产业结构优化的有效途径,也是扩大有效需求、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根本出路,推进城镇化进程能够有效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而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是我国城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农村人口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一种必然趋势。随着改革开放和城镇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尤其是近年来人口管制政策的放宽,越来越多以农村劳动力为主的人口迁移到城镇,以寻找新的工作机会和追求好的生活环境。本文在对国内外人口迁移研究和农民进城定居意愿进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研究区城镇化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农民进城定居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研究了农村人口迁移的强度以及城镇化各相关因素对其的影响,最后提出了促进农村人口合理进城定居的对策建议。主要结论如下:(1)运用城镇化率和城镇化弹性指数分析了甘州区城镇化水平,结果显示,甘州区2000-2003年城镇化处于快速增长阶段,2004-2012年进入平稳发展阶段。但是从城镇化弹性指数可以看出甘州区2000-2004年城镇化增长速度是逐步减缓的,而从2009年开始,其城镇化进程速度开始逐渐加快。(2)本文在理论体系构建的基础上,通过对406份有效问卷借助spss19.0软件,运用二元Logit回归,分析了受访者个人特征、家庭特征、社会关系与打工经历、定居愿望和顾虑五个方面的变量对不同预设条件下农民进城定居意愿的影响。统计结果显示,在没有预设情境、以适当方式交回耕地、以适当方式交回宅基地三种情境下,受教育程度、主要收入来源、是否有子女在城镇上学和是否在城镇打工或工作过都对农民进城定居意愿表现出了显著影响。其中受教育程度和主要收入来源表现为显著的负相关性,表明受教育程度越高、主要收入来源中务农所占比例越低则其进城定居的意愿越强;是否有子女在城镇上学和是否在城镇打工或工作过表现为明显的正相关性,说明有子女在城镇上学和有过城镇打工或工作经历的农民进城定居意愿更显著。(3)近年来,农村人口迁移规模、迁移强度和迁移比例从2009年之后都明显增大,城镇化对农村人口迁移的带动作用更加显著。根据农村人口迁移强度,借助ArcGIS软件,将甘州区的18个乡镇农村人口迁移强度分为4个类型:弱迁移型、同步迁移型、强迁移型和超前迁移型。此外,通过相关性、主成分分析和岭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第二三产业产值、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工业总产值、农业机械总动力、农村劳动力合计、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数、床位数对农村人口迁移强度的影响最显著。(4)最后从构建完善的保障体系和构建适宜的农村土地处置制度两个方面提出了促进农村人口合理进城定居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