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协议分析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研究和实现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begood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互联网进行网上通信。网络的便利与迅捷已经使人们把它当作生活中的一部分,而同时网络上也存在很多安全隐患,这就给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提供了网络入侵的机会与可能,网络安全问题现在就显得非常重要。据估计目前网络入侵事件每年在呈迅速增长之势,如何有效的解决网络入侵带来的安全问题,将是本文研究的内容。本文首先分析了网络安全的现状,接着详细介绍了网络安全的概念、现状和关键技术,指出了网络安全的几个关键技术,它们分别是防火墙技术、数据加密技术、访问控制技术、网络入侵技术、虚拟专用网技术以及其他网络安全技术,在此基础上重点阐述了网络安全技术中的入侵检测技术。入侵检测不同与其他安全技术,它是一种主动的安全防护技术。入侵检测,顾名思义,便是对入侵行为的发觉。它通过从计算机网络或系统中的若干关键点收集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从而发现网络或系统中是否有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遭到袭击的迹象。入侵检测技术可以实时发现网络上的攻击行为,提前使人们知道入侵事件,以便有充分的时间去处理攻击事件。文章的第三章详细讨论了入侵检测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分类、系统模型、过程分析以及评价标准和发展趋势。第四章提出了入侵检测系统的设计模型,并且介绍了系统的总体设计,以及系统的主要功能要求和对各个模块进行了功能介绍。第五章和第六章分别对网络数据包捕获模块、协议分析模块、规则解析模块、入侵检测模块、存储模块、响应模块给出了具体的实现过程。其中对网络数据包捕获模块和协议分析模块进行了较多的阐述,因为网络数据包捕获模块是入侵检测的关键,它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效率水平,在网络数据包捕获模块实现的模块中,给出了网络数据包捕获的流程图还有核心的代码。协议分析模块也是模块中提高效率的重点,通过协议分析模块和模式匹配的相结合,将会使检测的效率明显改善和提高,在协议分析模块详细阐述了协议分析的基础知识,然后还有IP、TCP、UDP、ICMP协议,之后是协议分析模块的实现。在入侵检测模块中对模式匹配算法也进行了深入研究,对BM算法进行了分析,并对BM算法进行了改进。规则解析模块中借鉴Snort的入侵规则描述方法,采用一种简单、灵活、高效的规则描述语言来对检测规则进行描述。对于响应模块和存储模块也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且在此之后对系统部分功能进行了测试工作。最后,本文在所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了论文总结,并对下一步的工作的方向和和内容进行了展望。
其他文献
通信环境的改变特别是在无线信道中人为噪声成为主要噪声源之后,如何利用人为噪声的相关性来提高信噪比,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反相对称法的基本原理正是利用带限噪声及其数
国内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不仅带来了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快速攀升,也推高了国内对汽车零配件的需求。然而我国汽车工业在质量检测方面仍处于初级阶段,主观条件上的技术水平、技术
在无线通信中,采用基于多天线的阵列信号处理技术能使系统根据信号的来波方向调整方向图,减少干扰信号的影响,提高信干噪比。在现有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应用阵列信号处理可以扩
合成孔径雷达是一种全天候、全天时现代高分辨力成像雷达,被广泛应用于地球遥感、海洋研究、资源勘探、灾情预报和军事侦察等领域。聚束式合成孔径雷达是实现高分辨力成像的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已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变得更加方便、快捷。但与此同时,网络的开放性又使得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有可能遭受到各种攻击。因
雷达技术的迅速发展,促使雷达性能不断提高。如何根据需要选择适当波形是雷达系统设计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雷达波形产生技术,属于雷达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近年来波形产生技
一些灾难性事件如地震等会对建筑物的结构产生肉眼看不到的破坏,这些损伤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对建筑物的振动情况实时监测,可以减少甚至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此外
人脸检测是确定人脸的位置、大小、数目的图像处理过程。人脸检测是人脸识别、人机交互、智能视觉监控等工作的前提。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性能提高以及图像和模式识别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