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小说家约翰·福尔斯作品中关于存在主义的思考,一直以来是国内外福尔斯研究界的焦点话题。然而,《丹尼尔·马丁》作为福尔斯本人最为认可的存在主义小说,却并未受到相应关注,且已有研究多集中在福尔斯的自然观、全景观以及小说所采用的宏大叙事策略方面,这使得该小说成为福尔斯存在主义思考的局外者。为此,本论文试图从萨特的存在主义文学观出发,以《丹尼尔·马丁》中的存在主义问题为研究对象,目的是探究该小说之于福尔斯存在主义文学思考的意义和价值。本论文由引言、主体、结论三部分构成。引言部分包括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方法、研究问题。其中,研究方法部分着重交待了作为本研究出发点的萨特存在主义文学观及萨特存在主义哲学中的基本概念。第一章主要讨论了本研究的出发点问题,即萨特的存在主义文学观以及福尔斯对该文学观的态度和立场。就此指出,萨特的存在主义文学观是在主体性、处境、自由这三个维度构成的。还指出,福尔斯批评了萨特存在主义文学观在难以实践和读者诠释边界模糊的问题,并表达了改造意愿。第二章着重在主体性维度上探讨《丹尼尔·马丁》对萨特存在主义文学观的改造问题。《丹尼尔·马丁》意图分别实现作者、读者、人物的主体性,这意味福尔斯是以作者、读者、人物三者主体性的分离性,实现对萨特相互制约的、不全面的文学主体性的改造。第三章着重在处境维度上探讨《丹尼尔·马丁》对萨特存在主义文学理论的改造。《丹尼尔·马丁》呈现了丹尼尔在地点、时间、邻人三种处境中实现的自我身份确立和对处境的重新认识,这意味福尔斯是以处境与个体间的相互作用,实现对萨特绝对由个体意识定义的处境的改造。第四章着重在自由维度上探讨《丹尼尔·马丁》对萨特存在主义文学理论的改造。《丹尼尔·马丁》意图在他者、社会和存在三个层面提供自由的实现途径,意味着福尔斯是以与处境相关联的相对自由,实现萨特缺少现实实践意义的绝对自由的改造。本文在结论部分指出,《丹尼尔·马丁》是小说形态的福尔斯对无法实践且读者诠释边界模糊的萨特存在主义文学观的改造。福尔斯通过《丹尼尔·马丁》中的作者退场和读者诠释,强调作者主体性与读者主题性的分离,克服作者主体性实践的被动性,通过读者的承认使文本获得真实性。通过丹尼尔在处境中的自我实现强调处境与个体间的相互作用,为个体自由的实现提供现实依据,并进一步在他者、社会以及存在维度提供切实可行的自由实现途径,意图实现文学改造现实的实践意义。通过《丹尼尔·马丁》,福尔斯最终实现对萨特存在主义文学观无法实践且读者诠释边界模糊问题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