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曾有文献报道称治疗前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是鼻咽癌的独立预后因素。本研究旨在探讨调强放射治疗背景下,治疗前血清LDH水平对鼻咽癌预后判断的价值,并评估动态检测血清LDH水平在判断疗效方面可能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本研究纳入2005年6月至2010年12月于福建省肿瘤医院初诊为非转移性鼻咽癌患者共计118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调强放射治疗,加或不加化疗。本研究利用单因素以及多因素分析比较治疗前血清LDH水平对预后的影响,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则被用于比较治疗前和放疗结束时血清LDH水平的差异,以及放疗结束时和首次发现远处转移时的血清LDH水平的差异。血清LDH水平正常值范围为80-190IU/L,以正常值上限作为分组标准,血清LDH>190IU/L定义为LDH水平升高。结果:全组患者治疗前的平均血清LDH水平为147.15IU/L(范围为71-586IU/L),其中7.6%(90/1188)的患者治疗前血清LDH水平高于正常值上限。治疗前血清LDH水平升高组的患者预后明显较治疗前血清LDH正常的患者差,其总生存率(70.0%vs.83.2%,P=0.010)、疾病特异生存率(71.1%vs.85.7%,P=0.002)以及无转移生存率(71.1%vs.83.4%,P=0.009)均明显低于血清LDH水平正常组,但是对于无进展生存率(P=0.104)及局部区域控制率(P=0.275),两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此种差异在晚期的病例(III-IVB期)中更为显著。在初诊时即有血清LDH水平升高的90例患者中,有65例(72.2%)可追踪到治疗后血清LDH水平的资料且均呈下降趋势,其中62例(95.3%)降至正常,并且该变化具有统计学差异。随访结束时,共有208例患者发生了远处转移,其中87例可追踪到首次发现远处转移时的血清LDH水平。共计69例(79.3%)患者发现远处转移时的血清LDH水平较放疗结束时的水平升高,且两组间的血清LDH水平具有显著差异。结论:治疗前LDH水平升高组患者的预后明显较治疗前LDH水平正常组的患者差,且此种差异在晚期的患者中更为显著。治疗前血清LDH水平是一种新的、简便有效的可用于判断鼻咽癌患者预后并指导个体化治疗的血液生化标志物。同时,血清LDH水平可以反映肿瘤负荷并具有动态监测疗效的潜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