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重庆市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ynewer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节能俨然已成为节能的重点。不论采取何种建筑节能措施,均需掌握建筑能源构成及用能特征、运行能耗数据,但目前重庆市建筑电耗计量方式无法满足这种需求。因此,研究如何构建重庆市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为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提供数据支持,已成为当务之急。在此背景下,我们依托于重庆市建筑实际情况,通过讨论分析能耗监测平台建设过程中的关键问题,阐述了如何构建重庆市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本文首先从建筑节能政策法规及标准的制定、建筑运行存在的问题、建筑节能改造实施三个方面讨论了构建重庆市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的必要性。继而从建筑供配电回路的复杂性入手,针对单栋建筑能耗监测平台,提出了构建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即:平台监测要点问题、监测方案优化问题、监测数据分析问题。为了解决平台监测要点问题,本文通过整理重庆市能耗统计、能源审计数据以及针对6栋高能耗建筑夏季运行测试数据,开展了重庆市典型公共建筑用能特征及构成的初步分析和建筑运行过程中存在问题分析发现,并讨论分析了建筑节能措施实施需求和节能效果评价需求,得出了重庆市建筑节能需求,即实现空调系统冷热站设备、空调系统末端设备、照明系统、办公设备、水泵与电梯等设备电耗的独立监测。在此背景下,通过剖析国家能耗监测平台监测要点,发现国家能耗监测平台监测要点因配电回路的杂乱无序造成该监测要点无法完全满足建筑节能需求。据此,在国家相关导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节能需求的能耗监测平台监测要点。为了解决监测方案优化问题,本文通过综述国内有关监测方案优化方面的研究成果,发现已有的优化方法是基于各自能耗监测平台提出的,不适合其它如重庆地区的能耗监测平台。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建筑配电回路实际情况,结合提出的能耗监测平台监测要点,提出了适合重庆市能耗监测平台的监测方案优化原则。为了解决建筑中掺混支路电耗监测的问题,本文以办公建筑和商场建筑为例,分析了各项电耗的运行规律发现,除信息中心、消防控制中心等全年持续稳定运行的设备或区域外,其余各项均具有“昼夜变化、工作日/休息日变化、天气相关变化”中的一种或几种特点,但总体上均符合方波波动的规律,而且持续变化电耗仍可看作波峰、波谷相等的方波。据此,根据各分项的影响因素,结合电耗分布曲线方波波动规律的特点,构建分项电耗拆分模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入引入修正因子和修正参数,形成分项电耗拆分方法,用于局部电耗拆分计算。并利用MATLAB R2008a编写了公共建筑分项电耗拆分软件(IECSPB),以某办公建筑部分照明回路和插座回路电耗为例,验证了分项电耗拆分方法的可行性。最后本文以某政府办公建筑为例,详细阐述了该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建设的过程和步骤,以期为重庆市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建设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我国中药学学科主要涉及高等中医药院校、药科类高校、部分农林医科类高校、部分综合性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系统。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通过
在我国民法典编纂的过程中,民商法关系应如何定位又被重新提起。尽管在没有民法典的前提下,我国实质上采取了民商合一的立法模式,但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商合一模式。从商
稠油在油气资源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如何有效开采稠油,使其成为可动用储量,是石油工业一直面临的问题。近年来,热泡沫复合采油技术发展迅猛。本研究以胜利油田孤岛现场用泡沫剂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不断追求生活品质的高质量。购物不仅为了满足日常的生活需要,更成为一种消遣和舒缓压力的方式。人们不仅需要购买到生活用品,更希望于享受到购
福建土堡是福建省境内有别于福建土楼的另一种堡寨式民居,主要分布在福建省中部一带。笔者通过田野调查、文献研究,综合建筑学、哲学、历史学、语言学、军事学、社会学、文化
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资源,并有意识地结合本地实际,自主开发综合性学习内容和主题,以丰富我们的语文课程资源。教师可以联系地方特色,包括乡土地
SBS改性沥青因其优良的使用性能而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石油沥青来源多样、组成复杂,聚合物改性剂SBS的类型较多,二者在组成、结构、分子量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这往往使SBS与
对 CJK6132经济型数控车床的主轴变速部分加装主轴自动变速模块后,使其 12级转速均能靠程序指令及电控信号实现自动化,提高了经济型数控车床的技术性能和经济效益。
游梁式抽油机仍然是当今各油田采油设备的主要机型,其传动装置普遍采用带传动,鉴于带传动系统中存在的弹性滑动、打滑和丢转等现象,尤其是遇到雨雪天气还会出现失稳、失效、
融合图像的特征识别是模式识别领域重要的研究方向。在图像差异特征识别过程中,一旦图像质量较差,造成无法根据大量图像特征趋于同质化,传统的识别方法是针对同质化特征很难